•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工业遗产寻访│济南闹市区“隐藏”着的红色印刷厂

2020-04-27 11:00:46.0 来源:齐鲁晚报 责编:覃子喻

摘要:
他自豪地说,大众报业集团的《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都曾在这里印刷过。他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7月初,当时《生活日报》第一天在这里印刷,头版刊发的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邢质斌退休的大幅图像,穿着红色的衣服,当时报纸一出来,版面特别漂亮。

    【CPP114】讯: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纬七路,是一条南到经十路北至经七路的胡同。处在闹市中的这条胡同并不起眼,一般人很少走到这里。然而,这个不起眼的胡同里却坐落着一处不可多得的红色工业遗产——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印刷所就在纬七路西侧127号院,是一座很有时代风格的红房子四合院,大门朝东。说它“红”,不仅因为这片老建筑的外墙是红砖垒砌,整体基本保存完好,外形独特别致,从空中看很像个红色宫殿,更因为它具有“红色基因”。这里是当年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在济南解放后的落脚地,曾是一家军工企业,现存的红房子已经有50年的历史。如今,这片红色工业遗产被修整一新,已经变成一处以休闲酒店为主体的文旅创意园区。



  小胡同里隐藏着造型别致的“红色宫殿”


  几年前,笔者就曾探访过这处工业遗产。当时,笔者在槐荫区五里牌坊附近寻访老建筑,无意中走进纬七路,偶然发现在胡同的西侧,有一处很有时代特色的红砖老建筑组成的院落。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院落查看。一进院子大门,视野豁然开朗,迎面是一幅宣传大帷幕,上有“人民日报”、“7213”字样。南侧是一座由红色房屋组成的方形院子,很像北方的四合院结构。只见红房子整体由红砖垒砌,在大窗户上下边缘的位置,有两道石头垒砌的“围裙”。北面门楼上方呈三角形,三角形中间镶嵌着一枚红色五角星标志,下面为券形门洞,由石头垒砌,门洞两边有 “构建企业文明,传承军企精神”的红底白字大标语。和北门对着的还有一个南门,在四合院的北侧约20多米处,还有一座2层小楼,也是红砖垒砌。


  穿过四合院的北门门洞往南走,这时可以清楚看到,这里是一座废弃的厂房,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子里面,还遗留着一些积有厚厚尘土的纸板和砖头等杂物,墙面上还遗留着“禁止烟火”的白色标志,在西南角的一个房间里,还有一些生锈的钢铁管件和旧电机设备,遗留物件显示着这里以前曾是生产车间。


  “你们到南边的高楼上往下拍照吧,那样拍摄出来的院子才好看呢!”看见笔者不停地拍照,一位现场工人热情地指引说道。笔者随即来到红色四合院南边一座弃用的大楼前。沿着楼梯向上爬,发现楼上还有一些未拆完的设备。根据楼房的格局看,这座楼也是一处生产厂房,只是该建筑建设的年代明显要比红房子晚。从高约20多米的楼顶往下俯瞰红色四合院,确实景色怡人,不禁为这座“口”字形院落的建筑之美所倾倒。红红的颜色,独特的造型,整片建筑就像一处红色宫殿,静静地掩隐在周围的建筑群之中,是济南闹市区难得一见的红色建筑群!


  红色四合院已经有50年历史了


  走下楼梯,来到院落西侧,这里还有一座红砖垒砌高耸如云的大烟囱。烟囱底部进风口的砖,已经出现个别坍塌现象,但整个烟囱基本保存完好。


  “这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时候建设的?以前是做什么的?”在参观查看时,笔者打听多人不得其解时,恰遇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职工徐友盛先生给出了初步答案。


  原来,这处四合院样式的红砖老建筑,以前是解放军7213工厂的生产车间,是隶属于原济南军区政治部的印刷厂,现今划归到人民日报社名下了。徐友盛是1992年参加工作的,他母亲也曾是这个厂的工人。至于这些老建筑哪一年建设的?以及印刷厂再往前的历史,他介绍笔者去找印刷厂的老厂长吕起老人了解情况。于是,在他的指引下,笔者在附近小区找到了时年89岁的印刷厂老厂长吕起老人,热情的吕老向笔者介绍了这个印刷厂的变迁过程。



  这个印刷厂的前身是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4月,地点在安徽省无为县。1945年11月初迁到鲁南台儿庄。1946年夏,七师部队整编为七纵队,印刷所迁往临沂。当时主要印刷《武装报》、《军事报》和《军政杂志》等。1947年1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命令,进行整编,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印刷厂也相应改名为华东军区政治部印刷厂。1948年5月,印刷厂全体人员连同机器设备乘三辆缴获的美国大卡车进驻临沂县东南河村。在这里印刷了解放济南的《约法八章》。1949年3月,印刷厂在益都搭乘火车于3月下旬搬到了济南。


  当时,吕起老人说起印刷厂的历史,眼含着激动的泪花。他1944年参加工作就在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工作,1955年担任印刷厂厂长,直至1993年离休,在印刷厂工作了近50年。据他介绍,印刷厂刚搬到济南时,都是破旧的老房子,只有两排平房,办公环境比较简陋,后来才陆续兴建了现在的红砖房等建筑,共分三期建设。现存的红色四合院是1970年代建的,已经有50年历史了,整体是个口字形,很像民居里面的四合院结构。


  全国过百万的期刊都曾在这里印刷过


  据吕起老人回忆,1983年,印刷厂从西德进口了DC-350电分机,一下子使厂里的彩色图片和画刊印刷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3年当年,厂里接印60万册《半月谈》,从制版到装订只有6天时间,结果出色完成了任务。


  1984年,厂里还为当时的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印刷过回忆录《横戈马上》。当年,吕起到北京为杨总长送书,受到了他的亲切接见,杨总长对书的印刷质量很满意。杨得志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员,是吕起的老首长,能得到老首长的认可,吕起老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那一次探访时,原印刷厂的负责人、中闻集团济南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民仍在院内留守办公。他介绍说,7213印刷厂在全国业内是很有名的,提起来大家都知道济南的这个印刷厂。2000年左右,部队企业划转给地方,归属人民日报社管理,还是搞印刷。现今归属人民日报社印务中心,现在这里的厂区不再做印刷业务了,主要发展印务开发。当年,全国过百万的期刊都曾在这里印刷过,像《半月谈》、《故事会》、《读者》等,一天可以印出12万本书。


  据韩世民介绍,这里的房子建筑质量很好,工厂的印刷质量也好,当年在印刷方面的技术力量很雄厚。从这里走出去不少优秀的印刷车间技术人员,包括大众报业集团的印刷厂。


  韩世民动情地回忆说,他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光他在印刷车间带过的徒弟就有上百人了。现在,许多带过的徒弟都是一些印刷厂的业务骨干了,有的还做了技术总监、厂长什么的。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出去,路上一辆豪车停在跟前,司机下车跟他打招呼,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人也是在印刷厂跟过他实习的学徒。


  他自豪地说,大众报业集团的《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都曾在这里印刷过。他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7月初,当时《生活日报》第一天在这里印刷,头版刊发的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邢质斌退休的大幅图像,穿着红色的衣服,当时报纸一出来,版面特别漂亮。


  老厂区保留原来风貌 打造成休闲创意园


  “这个厂区的老建筑可要保护好,别让它损坏了,它可是传承着我们新四军七师印刷所的历史,也承载着一段红色的记忆呀。”对于这片老建筑的命运,几年前吕起老人动情的话语,至今依然萦绕在笔者的耳旁。老人对这个厂区很有感情,自己身体许可时,曾多次让孩子陪着他到老厂区看看,很是留恋。


  让老厂长欣慰的是,现在的企业管理者的理念也是保护好这片老建筑。记得当时问起老厂区下一步的规划时,韩世民介绍说,现在印刷厂不办了,改为印务开发了。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的地理区位不再适合办印刷厂了。一是在市区,印刷厂的污染问题。二是这里的交通不便,道路比较狭窄,大车进不来。以后主要是打文化创意品牌,把工厂文化活跃起来。老厂房已经整体出租出去了,但是要求承租户,必须保留厂房原面貌不变,这些办公楼、车间、甚至墙上还留着印刷体的毛主席语录,不仅是印刷厂的产业,也是宝贵的历史财富。


  现在再去现场探访,当年企业的设想基本都实现了。现在的老印刷厂建筑群已经整修一新,大院里的建筑变成了休闲酒店,沿街有各种配套服务的小商店。一改当年冷冷清清的局面,这里俨然变成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要不是疫情影响,估计这里早已成为热闹异常的打卡圣地了。(壹点文史研究院 郭学军 )

分享到: 下一篇:要求电商、快递、外卖行业避免过度包装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