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凌晨5时许,位于广东佛山南海松夏工业园的一家印刷厂突发大火。火情发生后,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调派力量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由于厂房内堆放着大量易燃物料,火势蔓延迅猛,过火面积较大,给扑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经消防人员持续奋力扑救,明火于当天下午约2时才被彻底扑灭,整个灭火行动持续了近九个小时。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令人唏嘘的是,就在火灾发生前两天,该企业老板还在其经营的自媒体账号上分享了与企业员工提前共庆中秋的视频,并为优秀员工赠送美酒,视频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对未来的期许。谁能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厂房、设备及库存产品损毁严重,将企业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具体财产损失仍在评估中。

殷鉴不远

防火之弦须紧绷

近年来,国内外印刷包装行业火灾事故频发,其严重性和共性着实令人警醒。

就在上月20号,《北京日报》报道江西抚州一家造纸厂发生火灾。把时间往前推移,6月18日,重庆垫江高安镇一家纸厂在夜间突发火灾,厂房被大火吞噬。3月28日,杭州萧山衙前镇一家包装品厂发生火灾,老板娘多年的奋斗成果化为乌有。

将视线投向国外,情况更加惨烈:

今年2月22日,号称“欧洲最大纸厂”的基帕斯纸业旗下的索克箱板纸厂再次发生火灾,约3万多吨废纸被烧毁,火势直到2月24日才得到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这家造纸厂还发生过一起更严重的火灾,来自土耳其9个省的近400支灭火队连续扑救6天才将火势扑灭。今年6月底,据《央视新闻》报道,泰国北标府一造纸厂发生火灾,导致1人死亡,超过20人受伤,另有9人失踪。

这些接连发生的火灾,深刻地揭示了印包行业固有的高风险属性与风险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印刷包装企业为何屡屡“火上加火”?究其根源,在于其生命线——纸张、纸板、塑料薄膜等原料与成品,本身就是极佳的燃料,而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油墨、稀释剂、光油等化学品,更是高效助燃剂。在这种物料环境下,任何一处电气线路老化、设备操作失误或静电火花,都如同“燎原”之“星火”,极易引发难以控制的灾难。

一个尤其值得深思的背景是,就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全国多地已专门部署并开展了针对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其中印刷、包装类企业因其高风险特性,被普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然而,在如此三令五申之下,重大火灾依然发生,这清晰地表明,部分企业的安全隐患可能根深蒂固,或存在整改不到位、安全责任悬空等问题。

筑牢防线

将防火措施落到实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印刷包装行业严峻且普遍存在的火灾风险,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相关企业必须将消防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刻不容缓地落实以下防范措施:

01 严格分区与物理隔离

必须依照消防技术标准,对生产区、原料仓储区和成品库进行严格的防火分区。对于存放油墨、溶剂、光油等危险化学品的区域,必须设立独立的防火防爆间,并采用实体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等进行有效隔离,从物理空间上阻断火势蔓延的途径。

02 强化源头管控,杜绝火种隐患

建立并执行极为严格的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由专业电工定期对厂房内所有线路、配电设施进行红外测温、负荷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电气线路。同时,严禁在厂区内吸烟,所有动火作业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批流程,作业前彻底清理周边可燃物,作业中配备专人及灭火器材全程监护,从源头上掐灭火灾的“星星之火”。。

03 完善消防设施,构建应急屏障

必须确保消防车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不仅要按照最高标准足量配置合适类型的灭火器,更要依据规范安装覆盖所有区域的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些系统并非摆设,而是火灾初起时最为关键的“自动响应力量”,必须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随时处于灵敏有效的战备状态。

04 强化全员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制定详尽的应急疏散和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实战化消防演练。确保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人人都能熟知防火常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懂得如何在黄金时间内扑救初起火灾并安全疏散逃生,将“纸上的预案”转化为关键时刻“保命的能力”。

05 健全管理制度,压实日常巡查

建立并严格执行24小时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巡查不应流于形式,而要聚焦于电气线路、设备运行、危险品存储、安全出口等高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形成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销案的闭环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立查立改”,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每一起火灾都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我们绝不能止于对受灾企业的同情,更应从这一系列事故中看到行业共通的巨大风险。唯有“后人哀之”且“鉴之”,将预防意识根植于心,将安全措施落实于行动,才能打破“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循环,构筑起企业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双重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