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印刷标准之——“盐少许”与“盐三克”

2009-03-11 16:08:5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任伟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艺术是最能反映无形的形而上的观念的。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中国讲究个“空灵”——运墨少许、捻音少许……以吝啬的“简法”,酝酿出无穷的意韵;而西方注重个“实在”——浓厚堆砌的色彩,恢弘华丽的乐章,以实用主义艺术原理缔造物质的辉煌。

        如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似乎有许多“败笔”。经济学家曾引用烹饪菜谱的说法:中国传统菜谱中用盐的说法是“盐少许”;而引进西方烹调菜谱,那是“盐三克”。“盐少许”让新生代的中国印刷工人和现代的印刷企业管理者很烦恼——这新生代的工人是在印刷业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印刷史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充足的实践去仿效老一代掌握“盐少许”的技能,从而缔造印刷王国不可逾越的“空灵艺术”。

        以“盐三克”应对这种状况则很适用——印刷标准化是对当前印刷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印刷标准化事业也因行业需要而发展迅速。现今,国内多数企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很多工序由人工掌控,达不到“盐三克”的计量标准。比如色彩管理这一关,不少企业是人工追色,油墨厚薄也非电脑控制,书刊印刷的质量问题多会出现于这些工序。而大型外资企业基本遵照他们的理念解决了批量加工的标准化问题,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皆大大高于国内印企。哪家中国的餐馆能赶上肯德基、麦当劳的生产能力?那是标准的“盐三克”的企业。中国的印企要追赶啊!

        但是,印刷的事情有时也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一目了然。“盐三克”给印刷带来的烦恼从它引进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就像用“盐三克”的菜谱做菜,很少有家庭厨房里的菜板旁边还放着个天平,每每用料先称称克重。肉买多了,“三克”还要扔掉不成?“盐三克”给生产造成操作的不便,给企业造成设备成本的压力,还给特殊需求下的印刷创新造成思维的障碍和经验型人才的短缺。

        有人说,现代数字技术造就的流水工业,不需要高级技师,只需要“工匠”。难怪在广东有一位知名的香港印刷商在饭桌上说:“我不需要工人有个人的技术和想法,我只要求他们能像机器一样,按照规定操作就好。我的工人,其实就是机器。”

        搞艺术品印刷的人知道,每一幅独特画作的高档仿真,都需要对画作各个局部进行人工分析和追色,判断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技艺,这是即使以数码技术为主体的印刷制作也必须要尊重的过程。

        真正的烹饪技艺基于厨师形而上的把握,对时间、火候的掌控,对品食对象口味的不同,进行不同配料的调制……而这些是肯德基、麦当劳无法批售的。越是高级的饭店,越因拥有个性烹饪技艺和独特品位而无法“连锁”。未来的印刷市场是大众化与个性化并存、个性化日趋繁荣的市场。

        那句把工人当机器的话,也只是在饭桌上跟某几个人说说而已,不能曝之厅堂。似乎老板也自知这一点,走访他的企业,四壁贴有类似“创新文化”、“以人为本”一类的标语。看来,该老板已经习惯了“盐三克”的流程,并以“盐三克”的惯性思维,习惯性地认为,贴上标语便是“企业文化”的“盐三克”了。 

        有位咨询师说:“企业往往都是围绕利润在打滚的,不要奢谈企业文化。找出最关键、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解决它,这就是我给大家的务实建议。”看来,在企业文化方面,“盐三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和文化,本质上都不应该像操作流程一样让人教导。尤其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更需要以“盐少许”的艺术去把握管理的大方向。还有,我们呼唤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意识要在良知体系中用真心品味,而按“盐三克”做出来的菜往往会变味。
分享到: 下一篇:罗兰新型单张纸印刷机彰显胶印的竞争力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