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视觉化的操作与思考
2010-03-04 00:00:00.0 来源:《中国记者》 责编:Quincy
【CPP114】讯:视觉化设计的主要途径
1.营造视觉强势。
营造视觉强势是一种超越文字意义的视觉表达。读者通常将这种组合强势的大小,理解为报纸对所刊登内容的一种价值判断。
为突出视觉效果,一些报纸提出用最大的图片、最醒目的标题,配最重要的文字稿上,然后放在版面最佳位置的处理方式。
2.用好用活图片。
图片是版面的“感性符号”,一张好图片,应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美学价值,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感染力。读者不需要借助文字说明,就能基本明白画面所描述的故事。
单发的图片则应着眼于对周边稿件的烘托,提升这些稿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选用单发图片,应当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一、与周边的稿件搭配不协调,令读者莫名其妙。二、缺少内涵,纯粹是为点缀版面,新闻图片成了填充物。
新闻图片一般都扮演视觉中心的角色。一个版面,只能有一个视觉中心。所以,版面上的图片并非越多越好,1+1有时小于1。关键在于图片要选好、用好,做出视觉强势来。
3.创新视觉符号。
随着电脑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美术图表、图形和卡通造型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版面上。这类新型的视觉符号,取材于文字报道中最有价值的新闻要素。编辑将这些本来枯燥的文字要素转化为具象形态,制作成现场还原图、新闻仿真图、信息图表和解释性图表等,不仅直观、生动,还具有文字表达所不具备的三维仿真、现场还原和结构剖析功能,既为读者阅读理解提供了便捷工具,又增强了版面的视觉动感。
4.讲究视觉细节。
《湖南日报》自2006年改用国际流行的“瘦身”报型以来,一直致力于做好版式视觉化设计,除在版式风格、图片选用、图形制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外,还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导读窗,并在留白、线条、字型、色彩、刊头制作等视觉细节上作了一些新尝试,尽可能使版面达到通透、疏朗、大气、富有韵律的视觉效果。
留白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我们要求,每块版面都要在适当的位置刻意留白,宁肯压缩文字。
线条本是间隔不同稿件的符号。在留足通透的栏间距离和板块距离后,线条就宜尽量少用。线条主要用于营造版面强势,或区别两类意义完全不同的稿件。过多地使用线条,使版面显得拥挤,又容易分散读者视线。在标题的字体和色彩运用上,力求“简洁”,规定新闻版的标题只用两种字体,宋体为主,方体辅之。一般情况下,标题都不套色。标题形状、色彩变化过多,容易喧宾夺主,分散读者视线。
5.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是版面的另一只“眼睛”。标题除了力求准确外,还要简洁、生动,一语中的,朗朗上口。切忌空话、套话,忌用介词,少用副词、形容词,多用动词,增强标题的动态美和形象化。对一些信息含量丰富、社会关注度大的稿件,应多做提要式标题,或用图表形式,将湮没在稿件中的重要信息“拎”出来。
视觉化设计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为新闻纸,文字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形式只能是为内容服务。实际工作中,内容和形式常常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版面编辑经常为冗长的文字和口号式标题发愁,抱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从新闻改革的实践看,形式改革的成本大大低于内容改革的成本,见效也快得多。但是,如果内容改革长时期没有突破,形式的改革也难以继续前行。
2.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静态版式是现在最流行的版式风格,最大优点就是方便阅读。根据静态版式理念,报纸的整体、各个分叠、各个版面甚至各个栏目的功能都有准确定位,在版面的位置和形式设计相对固定,甚至用什么字体、字号,都一一设定,不随意更改。读者只要打开报纸,就能在他熟悉的版位,找到他想要阅读的新闻。
静态版式的理念类似于超市的货架理论。超市货架的摆放是固定的,货架上的商品类型也不会随意调整,顾客一旦进入超市,便直奔他所熟悉货架,选购商品,大大节省了购物时间。一个超市如果频繁变换货架,肯定会把顾客弄糊涂。简言之,版式设计不是美术创作,它更多地注重功能性,而不是欣赏性,设计的目的是方便阅读。
当然,静态版式理念并不意味着版式一成不变,静态是相对的。对重大新闻的破格处理,突然打破读者熟悉的常规模式,以异乎寻常的版式设计,报道异乎寻常的重大新闻,必然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2008年8月9日,《湖南日报》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新闻,就采取了异乎寻常的版式设计。封面版与封底连成一个超大版面,报头以祥云图案为背景横跨两端,底部是一幅以鸟巢、彩带、奥运五环为元素的大型构图,标题用120磅超粗黑字体,套红通栏(相当于平时2个版的宽度),连版的右部是胡锦涛主席的大幅照片,左部是5幅大小不一的开幕式场景照,整个版面恢宏大气、隆重热烈。
3.秩序与灵气的关系。
报纸传播既是共时呈现,也是历时呈现。当天的报纸,不论多少版,都是同一时间呈现在读者眼前。一天之后,一月之后,乃至更长时间之后的报纸,当它摆放在读者案头,也是在同一时间呈现出来。所以,报纸要讲究版式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这样,才不至于使读者产生错觉和误会,形成报纸独立的视觉识别。这种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就是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版式设计的秩序感,体现在各新闻版在网格分割、文字分栏、栏间距离、行间距离、标题字体、图片幅面、刊头制作、留白、线条、用色等方面,都有统一的尺度,整体设计一致化。不允许各个版面任意发挥,一张报纸几副“面孔”。
强调版式的秩序感,并非要消磨版面的灵气,而是要力求达到丰富而不杂乱,规范而不呆板的境界。
版面的灵气主要体现在版面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有张有弛,富有韵律。比如,透过一幅精美的图片、图表,或一个“一语中的”的标题,便立即能够激发读者的视觉兴奋;在一大块严肃话题的稿件中,通过几个精美的小设计,便能舒缓读者紧张的神情,继续保持活跃的阅读兴趣。
4.平衡与突兀的关系。
平衡是一种版面美,它讲究风格统一和上下呼应,讲究视觉和谐、平稳厚重。突兀也是一种版面美,用最大的照片、最大的标题,配到最重要的稿件,放置最佳的位置营造出来的版面强势,就有一种平地惊雷的美感,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写文章要讲究跌宕起伏,版式设计也忌讳一马平川。奇峰突起,才能显示运动的力量。但是,从视觉心理学分析,突兀只能是相对的,读者如果总是处于一种视觉紧张的状态,肯定会产生视觉疲劳。一个版面营造过多的视觉强势,只会适得其反。
同时,从党报的角色定位来讲,既要注意吸引眼球,更要讲究把握大局;要有激情,也要有定力。对有些稿件不宜过分渲染、炒作,不失党报的庄重、平和。平衡美应当是统领整张报纸的基调。(作者为《湖南日报》编委)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中国报纸版式设计之设计理念的变更
简论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版式设计常用的十三种基本版面类型
1.营造视觉强势。
营造视觉强势是一种超越文字意义的视觉表达。读者通常将这种组合强势的大小,理解为报纸对所刊登内容的一种价值判断。
为突出视觉效果,一些报纸提出用最大的图片、最醒目的标题,配最重要的文字稿上,然后放在版面最佳位置的处理方式。
2.用好用活图片。
图片是版面的“感性符号”,一张好图片,应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美学价值,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感染力。读者不需要借助文字说明,就能基本明白画面所描述的故事。
单发的图片则应着眼于对周边稿件的烘托,提升这些稿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选用单发图片,应当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一、与周边的稿件搭配不协调,令读者莫名其妙。二、缺少内涵,纯粹是为点缀版面,新闻图片成了填充物。
新闻图片一般都扮演视觉中心的角色。一个版面,只能有一个视觉中心。所以,版面上的图片并非越多越好,1+1有时小于1。关键在于图片要选好、用好,做出视觉强势来。
3.创新视觉符号。
随着电脑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美术图表、图形和卡通造型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版面上。这类新型的视觉符号,取材于文字报道中最有价值的新闻要素。编辑将这些本来枯燥的文字要素转化为具象形态,制作成现场还原图、新闻仿真图、信息图表和解释性图表等,不仅直观、生动,还具有文字表达所不具备的三维仿真、现场还原和结构剖析功能,既为读者阅读理解提供了便捷工具,又增强了版面的视觉动感。
4.讲究视觉细节。
《湖南日报》自2006年改用国际流行的“瘦身”报型以来,一直致力于做好版式视觉化设计,除在版式风格、图片选用、图形制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外,还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导读窗,并在留白、线条、字型、色彩、刊头制作等视觉细节上作了一些新尝试,尽可能使版面达到通透、疏朗、大气、富有韵律的视觉效果。
留白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我们要求,每块版面都要在适当的位置刻意留白,宁肯压缩文字。
线条本是间隔不同稿件的符号。在留足通透的栏间距离和板块距离后,线条就宜尽量少用。线条主要用于营造版面强势,或区别两类意义完全不同的稿件。过多地使用线条,使版面显得拥挤,又容易分散读者视线。在标题的字体和色彩运用上,力求“简洁”,规定新闻版的标题只用两种字体,宋体为主,方体辅之。一般情况下,标题都不套色。标题形状、色彩变化过多,容易喧宾夺主,分散读者视线。
5.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是版面的另一只“眼睛”。标题除了力求准确外,还要简洁、生动,一语中的,朗朗上口。切忌空话、套话,忌用介词,少用副词、形容词,多用动词,增强标题的动态美和形象化。对一些信息含量丰富、社会关注度大的稿件,应多做提要式标题,或用图表形式,将湮没在稿件中的重要信息“拎”出来。
视觉化设计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为新闻纸,文字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形式只能是为内容服务。实际工作中,内容和形式常常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版面编辑经常为冗长的文字和口号式标题发愁,抱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从新闻改革的实践看,形式改革的成本大大低于内容改革的成本,见效也快得多。但是,如果内容改革长时期没有突破,形式的改革也难以继续前行。
2.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静态版式是现在最流行的版式风格,最大优点就是方便阅读。根据静态版式理念,报纸的整体、各个分叠、各个版面甚至各个栏目的功能都有准确定位,在版面的位置和形式设计相对固定,甚至用什么字体、字号,都一一设定,不随意更改。读者只要打开报纸,就能在他熟悉的版位,找到他想要阅读的新闻。
静态版式的理念类似于超市的货架理论。超市货架的摆放是固定的,货架上的商品类型也不会随意调整,顾客一旦进入超市,便直奔他所熟悉货架,选购商品,大大节省了购物时间。一个超市如果频繁变换货架,肯定会把顾客弄糊涂。简言之,版式设计不是美术创作,它更多地注重功能性,而不是欣赏性,设计的目的是方便阅读。
当然,静态版式理念并不意味着版式一成不变,静态是相对的。对重大新闻的破格处理,突然打破读者熟悉的常规模式,以异乎寻常的版式设计,报道异乎寻常的重大新闻,必然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2008年8月9日,《湖南日报》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新闻,就采取了异乎寻常的版式设计。封面版与封底连成一个超大版面,报头以祥云图案为背景横跨两端,底部是一幅以鸟巢、彩带、奥运五环为元素的大型构图,标题用120磅超粗黑字体,套红通栏(相当于平时2个版的宽度),连版的右部是胡锦涛主席的大幅照片,左部是5幅大小不一的开幕式场景照,整个版面恢宏大气、隆重热烈。
3.秩序与灵气的关系。
报纸传播既是共时呈现,也是历时呈现。当天的报纸,不论多少版,都是同一时间呈现在读者眼前。一天之后,一月之后,乃至更长时间之后的报纸,当它摆放在读者案头,也是在同一时间呈现出来。所以,报纸要讲究版式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这样,才不至于使读者产生错觉和误会,形成报纸独立的视觉识别。这种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就是版式设计的秩序感。
版式设计的秩序感,体现在各新闻版在网格分割、文字分栏、栏间距离、行间距离、标题字体、图片幅面、刊头制作、留白、线条、用色等方面,都有统一的尺度,整体设计一致化。不允许各个版面任意发挥,一张报纸几副“面孔”。
强调版式的秩序感,并非要消磨版面的灵气,而是要力求达到丰富而不杂乱,规范而不呆板的境界。
版面的灵气主要体现在版面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有张有弛,富有韵律。比如,透过一幅精美的图片、图表,或一个“一语中的”的标题,便立即能够激发读者的视觉兴奋;在一大块严肃话题的稿件中,通过几个精美的小设计,便能舒缓读者紧张的神情,继续保持活跃的阅读兴趣。
4.平衡与突兀的关系。
平衡是一种版面美,它讲究风格统一和上下呼应,讲究视觉和谐、平稳厚重。突兀也是一种版面美,用最大的照片、最大的标题,配到最重要的稿件,放置最佳的位置营造出来的版面强势,就有一种平地惊雷的美感,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写文章要讲究跌宕起伏,版式设计也忌讳一马平川。奇峰突起,才能显示运动的力量。但是,从视觉心理学分析,突兀只能是相对的,读者如果总是处于一种视觉紧张的状态,肯定会产生视觉疲劳。一个版面营造过多的视觉强势,只会适得其反。
同时,从党报的角色定位来讲,既要注意吸引眼球,更要讲究把握大局;要有激情,也要有定力。对有些稿件不宜过分渲染、炒作,不失党报的庄重、平和。平衡美应当是统领整张报纸的基调。(作者为《湖南日报》编委)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中国报纸版式设计之设计理念的变更
简论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版式设计常用的十三种基本版面类型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