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10-14 11:03:00.0 来源:中评网 责编:陈莎莎
- 摘要:
- 理解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不仅要考虑有利的方面和积极的因素,还要重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础、国内外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来考量。
【CPP114】讯:理解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不仅要考虑有利的方面和积极的因素,还要重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础、国内外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来考量。
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其实,GDP翻番和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讲的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是经济总量指标。而新提出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则说明中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的问题,在研究人均GDP翻番的时候要考虑比较多的因素。
其一,经济总量的增长。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因此,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GDP翻番是密切相连,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紧密相关。所以,为了保证人均收入翻番,必须做到GDP翻番,即财富这块蛋糕必须首先要做大。
其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过高的投资率实际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而消费率偏低便直接影响即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如能够实现降低投资占GDP的比重,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有利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其三,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解决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
其四,宏观调控的稳定性。要想真正地提高居民收入,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要保持价格水平的问题,居民人均收入应当在名义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与CPI相同的幅度,才算真正实现了翻番。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其五,推进全面改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态应该说是一种帕累托状态,几乎全国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益,所以都支持改革。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具备帕累托状态,改革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会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须推进改革。
其六,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查显示,目前居民的财产分布是不均的。在居民的财产中主要是房产,金融财产很少。在金融财产里大多是银行储蓄,非银行储蓄很少。居民财产性收入决定居民人均收入能否翻番,实现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有比较公平的财产;其次,在财产性收入里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财产的收入;第三,在金融财产里如何提高居民的非储蓄性金融财产的收入。
改革开放为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指出,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给中国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8%,经济不仅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经过30年的壮观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文章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其实,GDP翻番和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讲的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是经济总量指标。而新提出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则说明中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的问题,在研究人均GDP翻番的时候要考虑比较多的因素。
其一,经济总量的增长。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因此,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GDP翻番是密切相连,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紧密相关。所以,为了保证人均收入翻番,必须做到GDP翻番,即财富这块蛋糕必须首先要做大。
其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过高的投资率实际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而消费率偏低便直接影响即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如能够实现降低投资占GDP的比重,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有利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其三,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解决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
其四,宏观调控的稳定性。要想真正地提高居民收入,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要保持价格水平的问题,居民人均收入应当在名义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与CPI相同的幅度,才算真正实现了翻番。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其五,推进全面改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态应该说是一种帕累托状态,几乎全国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益,所以都支持改革。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具备帕累托状态,改革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会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须推进改革。
其六,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查显示,目前居民的财产分布是不均的。在居民的财产中主要是房产,金融财产很少。在金融财产里大多是银行储蓄,非银行储蓄很少。居民财产性收入决定居民人均收入能否翻番,实现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有比较公平的财产;其次,在财产性收入里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财产的收入;第三,在金融财产里如何提高居民的非储蓄性金融财产的收入。
改革开放为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指出,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然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给中国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8%,经济不仅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经过30年的壮观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相关新闻:
- ·人均消费增速减缓 生活用纸市场全线降价 2013-09-04 10:45:27.0
- ·8月PMI强劲回暖 喜中有忧 2013-09-04 10:43:19.0
- ·我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情况调查分析 2013-09-04 09:35:08.0
- ·?)??鵔橪螻裊 2013-09-03 09:57:3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