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李江民
2014-11-20 09:47:38.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各种国宝级珍贵古籍集结亮相,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与这些展柜里只能看、不能碰的古书相比,更吸引眼球的是一位老师傅的现场绝活展示,只见他神态笃定,专注于手下的各道工序,游刃有余的手法和纯熟的技艺不断引来一批批观众的围观。
“要做笔记,它是我的老师。”
2009年,扬州雕版印刷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申报主体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扬州也是我国目前保存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扬州市就将曾从事过官刻、坊刻、私刻的雕版印刷工人组织起来,并收集了数十万片散落在民间的古籍版片,恢复了完整的古籍雕版印刷生产线,成立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专营古籍雕版印刷等业务。
1979年,25岁的李江民被分配进广陵古籍刻印社,师从雕版印刷大师周润芝,开始了雕印生涯。由于学得快,3年后李江民便掌握了扬州雕版印刷的要领,并开始带徒弟。当时的李江民就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单位里都管他叫印刷“机器人”。“单位分配的定额是每天印1100张,而我一天能印7000张。记得当时领导们每月的工资是70块钱,而我光超产奖金就70多块钱。”李江民不无兴奋地说。这样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2012年,李江民创办了自己的技艺传习所,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技艺教授与传承,他的作品也大量流通于市场。
“雕版印刷除了在拼版时要连接无缝,选色时要精心搭配外,用纸时更要掌握空气的湿度,重在使印出的作品层次分明。”李江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和同事一同制作《敦煌壁画飞天图》,刻好版后刷印时,颜色、线条始终对不上。经过一遍遍的尝试、摸索,他们才发现问题出在空气的湿度。“版子和纸都在收缩,而不同地方空气湿度不同,收缩程度也各异。”随后他们每印一次都对纸张进行“保湿”处理。李江民总结,挑战经常有,但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靠的是经验、思考、不停地尝试与摸索。“要做笔记,它是我的老师。”
2011年、2012年相继两年,李江民分别凭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四美图》获得第13届、14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金奖和杰出华人艺术终身奖。由他亲手雕版印刷的《北平笺谱》有120多张图案,共300多片版片,体现了雕版印刷的极高水平。
- 相关新闻:
- ·华宝斋在杭州演绎雕版印刷术刻版技艺 2014-10-27 11:31:57.0
- ·印刷机械设备的科技发展也必走无轴数控这条道路 2014-10-20 16:20:06.0
- ·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 弘扬传统印刷文化 2014-10-11 10:08:44.0
- ·美国《国家地理》聚焦扬州雕版印刷 2014-10-10 16:55:38.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