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热议“中国对欧投资骤降八成”
2019-08-15 11:01:2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编:彭皖春
- 摘要: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对欧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如果企业判断有利可图就去投资,没有合适标的,或是认为近期投资环境不理想就不去,这更多在于企业决策,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中国对瑞士的兴趣也下降了。”据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上半年,中企在瑞士的投资项目从7笔减至3笔,交易金额从3.87亿美元缩至9600万美元。奥地利《新闻报》更沮丧地表示,2019年上半年是自2013年上半年以来中国首次在奥地利没有一项收购。德国中部电视台评论说,中国在欧洲的重大收购浪潮暂时结束。2016年是中国投资欧洲创纪录的一年,总额多达850多亿美元。
欧洲媒体对中国放缓投资脚步的评论复杂。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12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欧洲的公司看上去要被“卖光”了,舆论对中国难以满足的胃口的恐惧与日俱增。现在情况看上去受到控制,但即便如此,西方也不应该低估中国的竞争力。
德新社分析称,投资下降原因之一是欧洲对中国投资者“越来越不信任”。2018年夏天,德国政府阻止了中国国有电网运营商进入德国电力集团。去年12月,德国政府紧缩投资法,以阻止中国投资者并购德国高科技和关键企业。德国同时敦促欧盟采取共同行动。德国《商报》则认为,中资并购市场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牺牲品”,与此同时,这也是全球动荡的地缘政治的结果。另有专家分析,此前活跃在欧洲的中国企业如今正忙于自身业务经营。
陈新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中国在欧洲的投资金额没有很权威的官方数据,不太清楚安永报告的数据来源。中国对外投资渠道广泛,一部分有商务部备案,会有数据记录;另一部分通过离岸公司投资。他分析,根据报告结果,中国对欧洲投资下降既有相关欧洲国家政府加强外资审查的因素,也有中国自身现阶段在加强对外投资资金的审查、限制非实体性投资的原因。此外,欧洲尤其是德国近期的经济表现出现下滑,也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决策。陈新认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原来起点很低,最近几年开始大幅增加,如今一些公司又出于投资环境等因素考虑推迟、暂缓投资决策,这都是正常的。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