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卡通包装 搭上“儿童”概念 普通食品立马涨身价
2019-09-15 21:05:13.0 来源:pppaaa.com 责编:彭皖春
- 摘要:
- 又到开学季,不少家长开始采购儿童用品,从儿童书包到儿童牛奶、儿童水饺,与“儿童”相关的产品都被放入购物车中。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企业把“儿童食品”当成了宣传噱头,宣称产品“营养价值高”“孩子更爱吃”,这背后其实与商家营销手段密切相关:
——炒作概念,部分“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成分无区别。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欣和零添加减盐型天然亲宝有机酱油”,客服告诉记者,该酱油含盐量比较低,适合一岁到三岁的宝宝。然而记者查看成分表后发现,“钠”的含量达到了每10毫升500毫克,不仅与普通酱油无异,更称不上“低盐”——根据食品营养标签的国家标准,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钠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才属于“低盐”。
有报告显示,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与普通酱油并无太大差异,甚至一些“儿童酱油”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高。
——名不副实,部分产品宣称适用人群与实际不符合。第三方婴童产品测评平台小红花测评从网上选购了10款热销的宝宝面条,价格在6.8元/件至119元/件之间,这些产品均在产品详情页面宣称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然而,平台委托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验发现,测评中一半面条的铁含量都不符合婴幼儿辅食国标要求。
——部分儿童食品为了增加口感加入多种添加剂。记者在广州某超市冷冻区发现一款“儿童菲力牛排”,从牛排配料表成分来看,与该品牌的其他牛排产品几乎一致,且含有食用香精等8种食品添加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国际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商家为了开拓消费市场故意制造概念、营造噱头,自造“儿童食品”概念。专家认为,必须在“儿童食品”管理上下功夫:首先,建立儿童食品标准或者儿童食品指南,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标签标识和销售宣传。其次,加强儿童食品的源头监管,同时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关键词限制,遏制有误导倾向的儿童食品标签“漫天飞”。最后,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家长在选择儿童食品时,不要被卡通包装和宣传口号所迷惑,注意看配料表进行选择。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