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2021-11-27 10:25:21.0 来源:河南包协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我们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搞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通过14亿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
(二)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
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从各国经济增长史看,一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出现大落,往往一蹶不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
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决议》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要持续抓好落实,尤其要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着力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
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
外资企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要鼓励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更高水平竞争中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
(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二战结束以来,开启工业化进程甚至短暂跨过中高收入门槛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有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无不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链分工中占据关键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人力资本积累等,都与创新直接相关。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