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教育改革之我见
2007-01-03 00:00:00.0 来源:株洲工学院学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1 包装教育之现状
目前,世界范围的包装高等教育仍处于起始阶段,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起步进入包装教育,中国包装教育的发展则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不无关系。1984年教育部将“包装工程”列入本科专业试办,并先后在全国17所高校进行包装高等教育实践;在经过1992年和1997年两次专业目录大调整后“,包装工程”被正式列为国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几所高校设置包装工程的硕士点、博士点,初步形成了包装工程专业“学、硕、博”比较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为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1]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又取消了这一教育培养体系,致使包装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只能寄人篱下、挂靠在其它相关学科上,打击了一些高校培养包装高层人才的积极性,使培养高级包装人才的问题难于解决,造成了包装行业长期的技术落后,发展缓慢。
2 包装教育改革之需要
2.1必要性
2.1.1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落后中国的包装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在包装教育领域起步后,发展相当迅速。如最早实施包装教育的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1952年创建包装工程学院即开始本科生教育,1957年开始包装硕士研究生教育,而包装博士研究生教育也在1994年开始。[2]由此看来,中国的包装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要想跟上世界包装高等教育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改革,推进发展。
2.1.2包装高等教育基础薄弱
我国包装高等教育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包装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中国包装高等教育现有的本科教育中的许多教师是由原来的专业改编过来的,有学历的教师也是由其它专业培养出来的,还有的教师原本就是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种状况使得目前包装高等教育的教师或者是学历不高,或者是非包装专业毕业的。同时,由于缺乏与国外包装高等教育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几乎不存在引进本专业高等人才的现象。所以一直以来包装高等教育的师资问题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包装高等教育的培养体制落后。与中国高等学校包装教育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即使有些高校有相应的实验设施,但学生的实验时间却少得可怜。同时,学校与社会上包装行业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少之又少,没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因此无法满足学生实地操作以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基础课学得好,理论知识扎实,但也只是高分低能。要想改变我国包装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必须改变包装教育的传统培养模式,使之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化。
2.2紧迫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中国包装高等教育亟待改革:其一,制造业的重心已转向中国,如何使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满足消费者更高的要求,包装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相应地对包装行业、包装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其二,国际交流日益增加,致使包装也逐渐走向世界,国内包装企业面对更加强劲的竞争对手。事实上,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包装行业也不例外。而目前制约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高等包装人才的极度匮乏。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包装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培养具有竞争实力的包装人才,提高中国的包装竞争力。
3 包装教育改革之途径
“引进来,走出去”首先,需要采用“引进来”的战略,学习、引进国外的包装体制,发展包装工程这一综合性的学科。引进国外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增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真正的“重能力,高素质”的包装人才;引进外国“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与科研,开设国内自己的“产、学、研”的教研体系。引进体制与借鉴方法的同时,还需引进人才。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包装人才,是短时期解决人才的首选方法。用引进的高水平的包装人才,来教育和培养我国的包装人才,充实我国的包装高等教育体制。从长远看,还必须配以“走出去”的措施,来完善包装人才培养教育体制。“走出去”也有几种方式:如选派国内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包装发达的国家学习、深造;鼓励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交换生,学习国外更为完善的包装知识与理论;定期组织包装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与教育交流等活动。
推进包装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国家对包装高等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改变包装专业只有正式的本科生教育,让包装硕士研究生挂靠在其他学科之上的现状,以提高各高校培养包装人才的积极性。条件成熟时,允许开办包装博士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学、硕、博”一体化教育。其次,国家加大对包装教育的投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加强包装专业的软件建设;引进先进的实验设施,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提高动手能力,全面推进包装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3]
建设包装实践教育基地必要的基础实验室、包装工程专业专有实验室,与包装工程专业相关专业实验室等都随时为包装专业学生开放,另外,学校专门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参观各种各样的包装展览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尝试着去做有关包装企业或包装研究机构的课题,参与开发与研究。在国内,也有些学校有不错的举措,如湖南工业大学的中山包装学院,就是湖南工业大学与中山市张家边包装企业集团联合承办的学院,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则为企业培养了实用人才,这是一种双赢的政策。中国的包装高等教育应朝着这个或更高的方向发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更高素质、高能力的包装人才。[4]
促使包装教育走向市场
包装高等教育走向市场有两种具体形式可以借鉴:
1.联合企业办学,形成优势互补,走“产、学、研”一体的路子。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职工的素质,又有利于学生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不仅企业做到了有的放矢,学校也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
2.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还需具备“终身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仅经济的发展速度极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当今社会站稳脚跟。因此,对包装教育而言,可以实施毕业学生“返读制”,只要本人或其工作单位需要,毕业生回母校后可以跟班就读,也可以专修一、两门课程,时间可长可短,真正做到在教育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返读学习结束后再回到企业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