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看待海外印刷业务
2007-01-22 00:00:00.0 来源:潘晓东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制作海外产品
有助于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印刷企业涉足海外印刷业务对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的帮助极大。时至今日,尽管不少企业都已拿到ISO9001的质量认证证书,但严格地讲,将证书视作敲门砖的多,认真对待认证机构检查的多,而一丝不苟按章办事明显不足。不能说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竞争已经迫使所有的企业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质量的过程管理仅靠领导和质检人员重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参与生产的所有人员都重视。以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来确保最终环节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对长期来不注重规矩、不注重细节的中国民众来说又谈何容易。实打实地投身于外单制作,可以以此为契机纠正所有员工得过且过的心态,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可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因为外单不存在通融的可能,在明确加工价格以后,讲究的就是质量和周期。
中华印刷公司从2002年起涉足海外印刷业务,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看,在制作短版书、高档书上存在优势,但由于维持着相对较高的工价,总量扩展得并不快,每年询价的不少,但真正成交的不多。即便如此,员工还是从生产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了解了外方对包装的要求,了解了日本客户对印品细节的苛求。这中间虽不排除有些是中介为免除自己的责任提高了对印品质量的要求,但终究是现状下客户对企业的要求,工厂唯有勉力去实现。员工把外单制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养成的习惯沿用到日常生产中去,就自然提升了常规产品的质量,有助于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海外订单是企业现有产品质量的试金石,海外订单也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催化剂。
争取海外订单与外企到中国投资是一种市场互换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的海外资本越来越多。从资本的本性出发,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当然是为了赢得更大的利润,他们是在以资本换市场。回首望去,不少期望通过引进外资获取国外技术的中国企业又有多少得偿所愿?不少期望通过引进外资获得一定比重外单的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海外订单?这也正是目前国内舆论普遍呼吁重视开发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原因。万勿别人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市场,而我们却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技术与海外市场。就印刷行业而言,海外印刷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的状况与市场其他行业的走势并无差异,外企同样在蚕食中国市场,从黄页号簿到图书,从邮报目录到包装,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正因为如此,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去争取海外印刷业务,充其量也只能认为是一种市场的互换,是在外企进入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以后,利用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努力到国外去争取一块业务。
中国其实存在不少很奇怪的现象,为吸引外资,政府为外商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让外国人赚钱心甘情愿,可经过数年的改革开放,大量老百姓口袋里的游资蓄积于银行,投资无门。舆论一度很看好外资的管理,却压根儿不提国企为国家承担着不少历史包袱,他们依然受到种种不合理制度的羁绊。国民渴望像外企员工一样在工作岗位上获得高薪,但又嫉妒国企内获得高收入的对象。我们真应该实事求是地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对成绩与不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迄今为止,广东省的印刷企业承接海外订单数量相对最多,而这些企业又以香港迁入内地的印刷厂居多,其他地区的企业涉足海外订单尚处于起步阶段,争取做大海外市场的道路还将很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