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改革开放30年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什么
2008-03-03 09:43:24.0 来源:新华网 责编:张奕波
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已经有能力为特殊行业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他行业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也会助推出版业。一个国家,当人均生活水平和社会物质消费指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文化需求和文化对社会的参与性与日俱增。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名牌的文化产品、强势的文化市场,文化软实力是世界舞台上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国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所确定的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就有21家,占了近三分之二。我们从体制创新入手,全面完成了出版、发行、报业改革试点任务,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明确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抓了一批中央部委出版社、一批高校出版社、一批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推动了已转制企业的上市工作,继续推动所有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经过5年的努力,新闻出版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版方面23个集团已经或正在变成企业集团公司,100多家图书出版社改制到位,上千种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40多家报业集团实现企事分开,面向市场经营。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华书店系统完成了转企改制,有些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企业已达29家,23个省级新华书店实现了省内或跨省连锁经营;全国建成10万平方米以上图书物流中心5个,年赢利水平千万元以上的10个;全国性民营连锁经营企业8家,民营发行网点达10万个,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一批网络发行企业快速成长;出版传媒业上市公司9家,市值2000多亿,净融资达180多亿。
经过30年的风风雨雨,又经过5年的快步前进,2007年的确是出版业改革历史上重要的年份。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应该是2007年中国出版业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商报记者:去年您在十七大期间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时,透露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国家允许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出版传媒企业整体上市;二是国家通过集团化、股份制改
造、企业重组等方式,培育出版传媒方面的集团公司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战略投资者。我认为这两点也是2007年出版业改革最精彩的篇章。您刚才讲的最后5年改革步入快车道,那么能不能说,5年中的最后一年,2007年又是改革取得成果最丰盛的一年?
柳斌杰:改革成果日积月累,渐进发展,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集中显现的时期,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经过30年的风风雨雨,又经过5年的快步前进,2007年的确是出版业改革历史上重要的年份。你刚才提到的那两点,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应该是2007年中国出版业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2006年7月总署出台《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建立必要的经营性分支机构;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现代流通技术和手段;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等等。兼并重组是出版业资源整合的高级形态,在我国更是涉及管理归口对接、组织架构融合、企业文化统一等多层面的问题。这里有观念问题、政策问题、时机问题、实力问题。
中国出版业的重组起步于上世纪末的集团化,那时是事业性质,不属于市场行为,属于“以行政力带动”的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在兼并条件尚不充分的时候,行政捏合只能是一种“试验”。有的出版单位“轰轰烈烈”搞过联合,但只能流于形式,因为没有“化学变化”。
去年则不一样,出版业跨区域、跨行业真正的兼并重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行为,是有了实质性进展:深圳发行集团与海天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与和平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公司与海南新华书店等兼并重组,都是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重组,市场化了。这样,一些出版发行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一些出版发行企业通过产权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与社会资本乃至外资的逐步融合,就做强做大了。未来几年,以跨地域、跨产业链上下游为代表的兼并重组将成为大势,国外的大集团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形态,它的前提一定是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完成股份制改造,有了扩张的原动力,有了资本冲动,然后申请上市。事业单位不能搞股份制,更不可能上市,因为事业单位是服务的办事的,不是市场主体。
对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目的在于通过吸引市场资本参股,建立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壮大资本实力,将企业做强做大。2006年10月18日,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我国文化企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先例。2007年5月14日,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继上海新华传媒之后第二家上市的中国图书发行企业。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资本市场的标准和规则规范运作,精心实施,将多家出版社整体上市,成为第一个正确解决了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的出版企业,受到广大媒体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充分显示了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出版产业在资本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后续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目前已有9家报业公司和出版发行公司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经过改制的新闻出版单位,国有资产的增值每年都保持在40%以上,有的产值翻番,利润增长在30%以上,大约是没有改制的同类单位的5倍左右,效益非常好。在未来的一年,还会有十几家大型出版发行企业上市。
中国选择了改革,选择了对外开放。只有改革,才能把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入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只有开放,才能将自己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才能有效吸收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文明成果。
商报记者:您在新一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到“世界眼光”的概念,要把中国的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思考。请您谈一谈,怎样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与经济全球化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柳斌杰:中国出版传媒业的改革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统一,协调发展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面临什么样的世界背景呢?有研究者认为,一个是世界进入较长时间的和平期,客观现实给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机会;第二个就是世界范围的信息技术革命。不同于工业革命或电子革命,信息技术会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会把一个民族在很短的时间里抛在历史的后面。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