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柳斌杰在法兰克福国际出版高层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2009-10-22 11:27:49.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乐轩

摘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此次中国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出版界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我相信,此次活动不仅会增进中外出版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必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灿烂文明的了解。

  【我要印】讯: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近几年来,出版业面临着来自技术、市场、资本、阅读等方方面面的挑战,特别是2008 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出版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天,我们举办这个高层论坛,目的就是要分析出版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交流各自应对挑战的经验与举措。

  借此机会,我向来自世界各国出版界的朋友们,介绍中国出版业的最新发展和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做法,这就是:对内深化体制改革,增活力,扩内需;对外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引进来,走出去”,以新的改革开放,推动出版业的新发展。

  一、中国出版业的新发展

  近两年来,尽管中国出版业也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但是中国新闻出版业依然取得了新的发展,与其他许多经济部门的低迷相比,出版业的增长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比经济效益更加珍贵的信心。

  一是出版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649.26亿印张,折合用纸量613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了12.95%。当年出版图书27万余种,总印数近70亿册(张),定价总金额791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03%,总印数增长 10.21%,定价总金额增长16.95%。2008年中国图书销售数量67.09亿册(张),同比增长6.27%。中国作为一个出版大国,无论是出版物的生产、销售,还是用纸量,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9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寒潮还没有退去,但中国的出版产业却透露出令人欣喜的暖意。从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资料来看,图书销售、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逆势发展趋势,图书销售增长20%,新媒体出版增长超过40%,产业增值约30%,投资增长约36%。

  当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图书出版方面,虽然教材教辅出版所受影响较小,但大众出版所受影响较大;在报业方面,报纸出版所受影响较小,报业广告所受影响较大;在印刷领域,书刊印刷所受影响较小,包装装潢印刷所受影响较大,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了出版业快速发展。

  从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虽未见底,但“危”中有“机”,中国出版业大有文章可做,出版业增长呈不可逆转趋势。

  二是数字出版产业加速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出版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战略转型。在中国,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型出版业态异军突起,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578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约50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5%;电子书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50%。2008年,中国300家报社开展了数字报出版业务,出版数字报697份,49家报业集团中有35家开始拓展数字报出版业务。电子期刊年出版总量达到9000种,年产值达到7.6亿元。截至 2008年12月,中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据科研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将达750亿元,将首次超过纸质出版产值。预计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左右,总产值每年将增长50%左右,增长速度也会快于传统出版业,是出版业发展的亮点。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建立。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政府在实现义务教育教科书全部免费提供之后,正在着力构建以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农家书屋近10万个。我们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所有64万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设一个农家书屋。由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多年,在每年的世界阅读日前后,中国各地都会举办阅读活动。此外,许多地方和机构还举办经常性的各类读书活动。为了扶植重要历史文献、学术著作、科技图书的出版和古籍整理出版,中国政府设立国家出版基金,对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给予资助。为了扶持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和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作,中国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出版给予支持。此外,以反盗版和市场整治为主体的文化环保工程,构筑起了多道防线,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道德风尚。

  四是出版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今年7月,中国政府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的首个文化产业的振兴规划,表明了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同月,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也在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且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出版产业政策体系。

    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改革开放是我们既定方针,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政府不仅履行“入世”的承诺,开放了出版物的分销服务,开放了印刷服务,我们还不断扩大版权引进和出版物的进口,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出版业的范围,我们认为,积极的对内对外开放可以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加强版权引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2008年,中国共引进境外出版物版权16969种,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图书15776种,比上年增长 53.8%,引进版图书占当年出版新书的10%强。许多引进版图书成为中国出版市场的畅销书,为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鼓励引进国外优秀出版物,中国政府支持出版行业协会和出版科研机构每年评选引进版和输出版优秀图书,评选优秀版权经理人,鼓励他们做好引进版权的工作。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出版物,吸收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和科学知识。

  二是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2002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允许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003年,制定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允许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截止到2008年年底,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和印刷企业2500多家。此外,中国还在图书出版、报刊出版领域开始了合资合作试点。随着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社转企改制、出版传媒集团上市、印刷企业技术改造、出版物物流中心建设等等,都需要引进外部资金。中国政府非常欢迎国际出版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来华投资,在中国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共谋出版业的发展。

  三是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出版产业,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在扩大外商投资中国出版业的同时,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一方面为非公有文化机构从事印刷、发行、网络出版等与出版产业有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资本投资组建非公有文化机构,以内容提供、项目投资、联合出口等方式与国有出版企业深度合作,有序参与出版活动。目前,私人资本设立的发行、印刷、工作室等出版相关企业已达10多万家,活跃在中国城乡。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四是大力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扩大中外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工程”和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以促进中外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们鼓励中国的新闻出版企业与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和手段,力争在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消费类期刊、商业类期刊、学术类期刊等重点领域,共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同时我们也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鼓励其在境外设立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境外出版企业合作,以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五是探索和建立外向型出版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新闻出版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新闻出版总署已与包括英国企鹅集团、日本讲谈社、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美国威科集团、康泰纳仕公司在内的多家国际出版公司开展相关合作,为中国培养优秀的新闻出版人才。中国政府每年还选派优秀的编辑、出版、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去学习。我们将继续扩大与国外新闻出版机构、大学等的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中国的出版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企业的活力也明显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出版体制初步建立。但是,在新形势下,出版业也面临新的、世界性挑战,因此,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集团化建设,重塑新型市场主体。经过几年努力,一大批经营性出版发行单位转制为商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截止到2009年5月,中国先后组建26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集团,49家报业集团。中国 512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中已有263家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改革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17家实现了转企改制的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5%。已经上市的出版、报业、发行等公司市值约2000多亿元,净融资240多亿元,壮大了产业实力。

  按照计划,到2010年12月底前,中国所有的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将完成转制工作,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下一步要把组建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通过集团化,培育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造就新型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报刊出版业也将进行同样的改革。

  二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健康繁荣是文化市场的基本要求。下一步,中国政府将着力打破按部门、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配置出版资源和产品的传统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通过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出版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新型出版物流配送体系、加大连锁经营、搭建网络交易平台等方式,促进出版产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

  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产业发展。过去,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多是靠国家投资和出版单位自我积累,因此发展速度慢,规模小。最近两年,我们在逐步改革新闻出版的投融资体制,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产业发展资金。我们已经批准了多家出版发行企业上市融资。下一步,我们还将有计划地推动多家出版企业上市。我们已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它们对出版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出版企业采取内部融资、业内融资、业外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外资、上市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以壮大实力,加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真正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我们还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攻坚、全面推进”,全力构建出版业“两个格局”、“三体系”,即: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开放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出版市场体系,技术先进、覆盖全面、传输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基层群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此次中国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出版界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我相信,此次活动不仅会增进中外出版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必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灿烂文明的了解。

  我们相信,随着出版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随着中国出版业的不断发展,一个合作、互补、共赢的世界出版新格局必将出现。

  我们深信,我们能够与国际出版业同行一道,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携手化“危”为“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法兰克福书展 中国印刷术吸引世界眼球
  
从法兰克福书展看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法兰克福书展:方正集团创新全流程数字出版技术

分享到: 下一篇:惠普为中国金融行业提供开放动力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