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刷大国到强国必须逾越的几道坎
2013-09-25 10:18:32.0 来源:凤池彩印 责编:陈莎莎
- 摘要:
- 从现在起,争取到2020年成为世界印刷强国正成为中国印刷界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印刷的需要,也是最先向世界贡献了泥活字的中国印刷人希望继续领先世界印刷工业的雄心体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体量膨胀。
导致员工技术素养不高、学习技术的进取心不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普遍浮躁、过度追求实时收益、心态上的急功近利。另外,由于员工流动性大,也导致企业对培训员工产生忧虑心理,担心为他人做嫁衣裳,为此,愿意更多地在提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上做投入,以降低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企业这样做固然有自身的道理,但员工从业时间不长对新技术的应用、新工艺的开发必定带来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我国要想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印刷强国,这一现状非改变不可,必须让员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提升员工对创新的积极性,否则,尽管心向往之,但实际情况只会是力不从心。
在印刷科研上的投入上我们还嫌不足
如果说印刷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从印刷大国迈向印刷强国的一道坎,那在印刷科研投入上的不足可能是又一道坎。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历来是个重用而不重创的国家,奉行实用主义、拿来主义,也不排斥海外先进技术和发明创造的输入,这既有好的一面,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成长,但也有不足的一面,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制于人。在印刷界的情况同样如此。我们使用的高端印刷设备是进口的,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业务,炫耀的就是本厂有海德堡设备;在新兴的数字印刷领域,几乎是日、美设备的一统天下;使用的高端材料也是依赖进口的,像在国外已经使用多年的无水印刷版材,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在科研上,我们比较多的是跟在别人后面搞技术开发,这几年,印刷科研几无对企业有很大帮助的东西。这些状况不改变,要真正意义上成为世界印刷强国似乎很难。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思想上的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探讨、分析与研究,一旦有了成果,就忙着自行组织生产、销售外,主管领导满足于出数字、出成绩,对科研的投入与鼓励不够,甚至错误的认为,能买到又何必花力气去自己研究有关,甚至连制定国家标准都要伸手向企业要钱,以至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追究都是因为缺乏相应国家标准引起。再则,产学研分离,工厂是缺少科研力量,学校的研究则是脱离实际,以完成立项申报、得到经费、写出论文为目的。在国家增加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后,学校拥有的设备已经今非昔比,但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设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能让老师更多地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科研开发却还实在不多。
时代的发展,使得印刷的外延大大扩展,涉及的已不光是纸张、油墨、版材、润版液等基本材料,新兴的RFID(电子标签)的制作涉及到内芯设计;为客户提供云计算管理涉及到IT技术;……。在数字印刷大量投入应用以后,承印的材料也早已从纸张发展到布匹、陶瓷、塑料、玻璃等方方面面,而我们又有多少既懂印刷又懂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加以扭转,让中国的印刷企业成为有能力引导行业向前发展的企业。
在印刷机械的制造上与世界的差距又渐渐地被拉大
虽说与印刷相关联的纸张与泥活字都由我国的先人发明,但直到建国前,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印机制造业,有的只是作坊式的设备维修。按照有关史料记载,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叶,我国的印刷设备依然相当落后,以至于存在出书周期长、北书南印等在今天看来十分离谱的事。但也就是在成立了涉及机械、纺织、化工、轻工、新闻出版等多部门参加的印刷领导小组以后,中国的印机工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白手起家,设计制造出了彩色报轮、书刊轮转等众多的印刷设备,加之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七十年代起逐渐放开引进国外的先进印刷机及印后设备,加速了国内印刷工业的发展。
但是,不幸的是在这以后的二十来年时间里,随着数字技术在设备上的大量应用,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品牌商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历史上曾经擎起中国民族印机制造业大旗的北京人民机器厂与上海印包机集团这几年的日子似乎都过得不太舒坦,以引领中国跨进数字排版领域与专注于印刷相关软件开发的北大方正这几年对印刷的投资与关注度似乎也在渐渐下降,这一状况值得引起我们警觉,并且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否则,与印刷相关联的主打生产设备完全依赖海外的印刷工业真的难说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我国与海外著名品牌设备间的距离被拉大表现在印前、印刷、印后设备上缺少领先于行业的最先进的产品,在这些环节最有竞争力、最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往往还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专属******。在控制领域、在软件开发上,我们的投入还嫌不够,即便有也往往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近年来CTP设备的国产化大大推动了直接出印版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但我们的技术也就邯郸学步,跟着别人模仿,而在数字印刷领域,国内至今除了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方正系统,几无其它产品出现。由于制造精度的关系,在印后领域国内的品牌相对多些,有些产品也已经出口海外,但一线品牌还是属于马天尼、BOBST、柯尔勃斯,由国内自行开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实在还不多见,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
相关新闻:
- ·建设印刷强国 打造中国印刷升级版 2013-07-31 14:23:26.0
- ·2012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9510.13亿元 2013-07-29 14:55:21.0
- ·中国印刷工业市场的发展趋向 2013-07-29 09:17:1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