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美《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亮相永乐夏拍:佛教密宗影响了印刷术
2020-09-22 17:57:40.0 来源:新京报 责编:覃子喻
- 摘要:
- 在唐朝出现的印制梵文陀罗尼经咒,应以汉译本的流行为前提。因信奉者认为梵文经咒更具有法力,而受到追捧。而由于普通民众一般无法书写梵文,所以就借用源于印度的捺印佛像技术来印制陀罗尼经咒,以满足信众的需要。
【CPP114】讯:8月8日,永乐拍卖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模勒之光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永乐拍卖、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的周心慧,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研究所、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一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的历史创作时期、印刷技术、文字图案、佛教文化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
8月8日,“模勒之光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行。
据介绍,这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也是“LEPRLUDE前奏丨永乐夏季拍卖会”即将登场的拍品。据此前消息,本次夏拍将在8月17日至18日于北京四季酒店5层开拍,目前正在预展之中。永乐方面表示,此件拍品经专家鉴定,初步判断为8世纪至10世纪的刻本,镌刻细腻,印刷繁复、填色鲜艳,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十多件作品里最为精美的一件。
唐代密宗出现以后,俗称的经咒就是“护身符”
李东溟在会议现场介绍,这件《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出自陕西,打开以后因为粉化,在当地装裱。实物为刻本,初步判断为8世纪至10世纪。文字以悉昙字体写成,有一定识读困难。据现场援引资料介绍,《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在印度、尼泊尔、吉尔吉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日本都很流行。梵语源本的形成时间大约在6世纪晚期。693年由宝思惟等人译为汉语,后又有不空译本,因不空的推广而盛极一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绘本、印本、铭文有二十余件,分布范围遍及陕西、江苏、新疆、云南等地。《大隨求陀罗尼经咒》对研究唐代密教图像、早期印刷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关双喜也在会上谈到,“唐代密宗出现以后,俗称的经咒就是‘护身符’。护身符大部分都是在青铜臂上,盒子里边是平的,半圆的,打开以后跟正方形手绢大小一样。从目前陕西出土看到的这些东西,大部分在臂钏上的小铜盒里。”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经桶
约在公元7至9世纪间,印度佛教中的金刚乘逐渐传入东南亚、东亚地区。合称“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于长安弘扬密法,被视为唐密的开端。其中,由不空所译的《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隨求陀罗尼经》(简称《大隨求陀罗尼经》),也随着密宗的传开和深入,而逐渐流行开来。“陀罗尼”一词源于梵文(dhāraī),是一种经咒,又称“总持”,多以梵文写成。在不空所译的《大隨求陀罗尼经》中,提到“若有书写带佩于身,常应诵持深心思惟观行,能除恶梦不祥之事,一切安乐皆得成就”。因此对于信众来说,书写、诵持陀罗尼经咒,便能得到护佑、积累功德。
在宝思惟译制的《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中,也曾提到,对于这部陀罗尼神咒经的持有者来说,“若能书写带在颈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也能得到神佛的护佑,消除病痛苦厄,从此获益。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