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管理引起人们关注(二)
2006-01-11 08:08:00.0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中华印包网
散装食品不好“散”
散装食品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妥善的外包装的食品,从食品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讲,它的确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弊端:比如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由于它自身产品的特性而没能很好的给广大消费者明确指示,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走向消亡,但是就目前我们国家市场发展状况,这种产品的存在却还有它的道理。
我们说一种产品能不能在市场上存在不该是哪个人或者哪个组织决定的,而是应该由市场来做判断。市场经济的规律会让该淘汰的东西尘封在历史中,让还有生命力的产品继续给民众带来需求满足。当然还要考察一下是否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违法的是不行的。在目前我们国家的食品消费市场上,散装食品由于其成本较低,所以作为一种价格相对比较低廉的产品,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存在空间的,它可以让购买力比较薄弱的消费者在这种产品的需求上得到满足,毕竟我们不能因为上海的楼盘价而让西藏的同类商品也来个“大跃进”。
在我看来,对于这种产品我们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加强管理。不要说不好监管,不易检查,那很多是一种推委的说法。我们有法可依,有矩可度,如果说难,那是难在有关部门不愿尽力。另外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就是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尽散装食品益处,祛除其不利。国家,民众,都能在散装食品这段自然消亡的过度期内顺利通过。所以散装食品还是不好“散”,至少在它自然生命力没有消逝之前。
不妨学学“鸵鸟精神”
“买!为什么不买?散装食品价格便宜,量又足,我们大家都吃它。”随机的问了几个同事,得到的答复压倒性的多数是买。再深入谈到卫生问题,大家踌躇起来,但仍然给出共同的答复,就是对超市的信任,觉得超市的东西总不会是那些“硫磺馒头”、“糖精枣”什么的。
实际我认为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它是散装的,在面对顾客挑选的时候,可能会经过无数人的手,无遮无拦的暴露在空气中。这种情况较之生产、运输、仓储各个环节而言,更加的不可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发扬“鸵鸟精神”(兢兢业业),采取一些措施把散装食品的最后一关把好。例如,既然最后结果都是放到食品袋中称重,那还不如事先都称好放到柜台上,有别于那些经过专业包装的产品,这个不需要严格的封口,不需要严格的重量,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已经在机打的标签上标注出来。这样的结果不但成本大为降低,最大限度的解决了顾客之间不可控的交叉传染问题。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把“鸵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山东临沂中学老师/邵铭)
散装食品“身份证”制度应推广
据《河南日报》报道,散装食品标签制度在郑、汴、洛三市试行。
长期以来,散装食品都处于一种无标准的监管状态,很多潜伏在市场中有隐患的散装食品,一经市场流通后,就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较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而一张小小的散装食品标签,可以看到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贮藏条件等15项内容。有了这些详尽的食品说明,消费者在购买散装食品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上当受骗。
河南这次给散装食品颁发“身份证”,一方面让消费者对散装食品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散装食品正在向非散装食品的标准靠拢,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文明的食品消费观念的建设,从而促进新的食品安全体制的建立。
当然,散装食品的“身份证”的出现,并不代表食品安全工作就可“万事大吉”,它在让我们提高对食品的鉴别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把预防和打击假冒的“身份证”作为对散装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并推行标准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散装食品“身份证”监管制度,在源头上遏制住不法商贩的投机行为。
超市销售的散装食品应叫停
购买食品大多数人选择去干净整洁的超市,超市曾以质量良好、价格低廉、信誉可靠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消费者喜欢在挑选和品尝过程中体会购物的乐趣,如果什么都包得严严实实的,还怎么挑啊!不摸、不挑、不拣一下,就会对食品不放心。然而,当你亲身经历到种种所见,你会对超市的散装食品望而却步。
在超市的散虾皮出售处,顾客直接随便用手挑选翻看,有的凑上去闻味道,有的捏一小把入嘴品尝。一些待售的小麻花、桃酥散装在托盘里,上面也没有加盖塑料薄膜或者其他防尘的装置。在桃酥旁边的一个塑料盖上,放着一些供顾客品尝的小块桃酥,却没有提供用来品尝的工具,一些顾客就直接用手拿着吃。散装的果脯、瓜子、开心果等摆成一长溜,顾客可以随意去看、闻、摸、拿。不时有人抓起瞧瞧、闻闻,然后再放回,有人甚至不加遮拦地冲着食物打喷嚏,这种销售方式直接导致散装食品二次污染,也埋下了传播病菌的隐患。在超市的冰柜里,水饺、馄饨之类的散装食品也是敞开了卖的,有一次去超市,正赶上工作人员往冰柜里倒水饺,一不小心,有几个水饺掉到了地上,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直接用手抓起来扔进了冰柜里。
种种见闻,着实让人为超市的散装食品卫生安全担忧。《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要求商家须设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等,但这些规定真正执行起来,却似乎很难。尤其是要求顾客“不直接触及食品” 的规定,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所以,为了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超市销售的散装食品应该叫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