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中国的西文古籍:那些历史最悠久的印刷品有什么好看?
2019-09-15 22:41:47.0 来源:界面(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彭皖春
- 摘要:
- 2019年2月,台北春风似友珍本古籍拍卖会上,意大利摇篮本《寻爱绮梦》以45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98万)成交,创下了亚洲排场西文古籍价格第一高的纪录。这对西文古籍的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大事,可是,对于公众而言,无论是“摇篮本”,还是《寻爱绮梦》,都可以说是极为陌生的名词。
西文古书与西学东渐
西文古书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将其成果带到了中国——早在1583年利玛窦来到中国时,传教士就携带了关于宗教、天文、数学、地理、建筑等方面的西文书籍。在利玛窦之后,一位名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的传教士不止一次踏上跨越亚欧两大洲的航程,把大量外文书籍带到中国,这是历史上的西洋图书“七千卷”。

金尼阁曾经给中国耶稣会写信,称自己在欧洲之行中最大的成就是收集了一批书籍,这些书籍和天文、数学仪器的总价值高达1万金币。后来这批书辗转运到北京,存放在利玛窦建立的图书馆当中。《书世界》作者之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董丽慧看到,这批图书的数量,金尼阁并没有留下记录,一般采用的是与金尼阁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教友的记述,称其为“七千余部”。不过实际上,根据考证,这批书大约是近700册。只是他携带的图书多为大开本,不仅文字印刷密度高,而且页数也常常是中文图书的10倍以上,所以在人们眼中,一卷西文大部头图书就相当于十卷中文图书。这些书籍让当时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董丽慧指出,由传教士邓玉函口授、王徽笔述并摹绘而成的中文出版物《奇图器说》就是根据金尼阁携带的“奇器之图之说者”选译的,这本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著作”。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当中称王徽是“中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工程师,是类似文艺复兴时之第一人”。但在王徽本人看来,《奇图器说》不过只是西儒携来图书之“千百之什一耳”,因此,金尼阁的“七千卷”对17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深远。
除了利玛窦和金尼阁等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西文古籍入华以外,各国使节也曾经在觐见皇帝时将古籍当作礼物带入中国。例如1794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就送给乾隆皇帝《钦藏英皇全景图典》作为寿礼。这些西文古书在最开始几乎不会被纳入中国传统的官私藏书体系当中,而是以教堂书库、教会学校等教会机构图书馆收藏为主。在1949年以后,依据图书调整方案,它们被并入各类公藏机构。
在公藏机构以外,西文古书过去长久以来在国内都是公众关注的洼地。随着国内拍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拍卖市场以往中文古籍独尊的格局也正逐渐改变。
“藏书不应建立在贪婪的原则之上”
谈到华人对西文古书的收藏,澄定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澄定堂是一个海外华人家族建立的书斋堂号,从19世纪中期开始有计划地购藏西洋古籍善本,藏书迄今已经拥有150余年的历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从欧洲搬到美国,藏品日渐丰富。在活动现场徐亚娟称,澄定堂藏书“虽然不足四千本,但每一本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中有数百年来西方历史上的重要抄本以及许多因为兵荒马乱而抛售的皇室藏书和机构珍藏。
《书世界》的作者之一Jason是澄定堂的后人。他写道,“澄定堂”是清政府驻德钦差大臣洪钧所题,引自王充《论衡》“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旨在希望可以善用书中智慧,理清思考,看见哲理。在Jason的记忆中,他的祖父购入了大量启蒙时代的书籍和手稿,尤其是科技类图书,奠定了后来藏书的基础。这之后,澄定堂按照既定的收藏规划,完成了科学革命时期的购藏。此后,Jason的家人又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开始了百科全书式的整个启蒙时代以及此前此后相关领域的重要书籍购藏。因此,Jason在家中书架上就可以浏览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等人的首版著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