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亟待保护

2010-04-20 00:00:00.0 来源:抚州日报·新都市 责编:Quincy

  【CPP114】讯:曾经名动天下、籍著中华的金溪书,如今难觅踪影;曾经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书铺街,如今冷冷清清;曾经身怀绝技、刀法娴熟的刻书匠,如今仅存一人……说起这些,金溪县雕版印刷手工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王加泉一脸惆怅。谈到该县雕版印刷手工技艺的未来,今年73岁的王加泉黯然神伤:“恐怕要在我的手上失传了……”

  几滴混浊的泪水,掉落在金溪县浒湾镇后书铺街的石板路上。这是四月初的江南,虽说春风吹绿了抚河两岸,可乍暖还寒,小镇上的居民不大出门,200多米长的书铺街里,只有一块块留着深深车辙的青石板伸向前方。

光绪十三年印刷的《增补玉匣记》


  昨日辉煌

  王加泉老人的伤感源于“金溪书”的往日辉煌。明末清初,金溪县浒湾镇的雕版印书业逐渐兴旺,到清朝乾嘉时期,60多家印书作坊、铺栈集中于浒湾镇的两条相邻街巷中,时人称为前书铺街与后书铺街。当时从业人员达数千人,仅刻字和印书工匠便超过1000人。据《江西省地理志》载:“金溪浒湾男女皆能刻字,所有江西全省读本、经书小说皆由此出,名曰江西版。”

  浒湾书铺街的木刻印书不但包含经史子集,而且刻有小说、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文艺书籍,品种繁多。浒湾镇位于抚河之滨,水路交通便捷,因此,这些木刻印书畅销全国各地,尤其是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昌、南京、长沙、芜湖等城市,均有浒湾书店的分号、分店,就连北京、上海、西藏也不例外。在近200年的时间里,浒湾书铺街成为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赢得了“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

  作为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王加泉老人说起书铺街的兴衰如数家珍:清光绪时期,随着石印、铅印等先进印刷技术的推广,浒湾雕版印书业渐趋没落;民国中期基本被淘汰;1942年,日军侵扰浒湾,书铺街四分之三的建筑被毁;1998年,书铺街被列为抚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遗”。

  后继乏人

  辉煌已成为历史,没落是眼前的现实。王加泉老人痛心地告诉笔者: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浒湾镇上的大多数居民早已不知雕版印刷为何物了,曾经跟他学艺的大女婿彭雨辉、小儿子王老毛与关门弟子刘德华,如今都改行了。

  问及改行的原因,王加泉老人认为,首先是雕版印刷如今用处不大。由于科技的进步,机械化印刷已全面取代手工印刷成为现代印刷业的主流,雕版印刷在今日已基本无用武之地,即使掌握了这种技艺,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不被市场接受。其次是雕刻技艺之难让他们望而却步。雕版印刷技艺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还得有过硬的雕刻水平,娴熟的刀法,才能把字、画刻出棱角与神韵,这起码需要三五年时间练习。可生存的压力让他们熬不住,因此,他的女婿、儿子、徒弟先后选择了外出打工。对此,王老显得很无奈:“我的最大心愿就是把这门技艺传下去,可连我的儿子都不想学,别人更不用说了。如果政府不出面保护,失传怕是难免的。”

  艰难传承

  王加泉7岁开始在私塾读书,13岁拜姑父傅笑山为师,学习木刻印刷技艺,每日练习写正楷字、刻反字、画人像等基本功,一练就是十年。因书法、木刻、素描均很出色,王加泉年轻时先后在金溪报社、县手工业管理局、二轻局、印刷厂等单位上班,从事编辑、绘图、刻印商标等工作。1985年,调任浒湾镇手工业合作社任会计,当年该合作社解散,王加泉开始自谋职业。

  为了生存,王加泉重操旧业,找出以前的木刻活字,偷偷印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古代典籍,拿到乡村集市上摆摊出售。可人们更喜欢书店里装帧精美的古代典籍,他印制的“线装书”销路不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金溪乡村流行修家谱,因为家谱印数不多,当地人大多选择木刻活字排版印刷。王加泉总算又有了用武之地,上门找他修家谱的人络绎不绝。修一部家谱需要两个来月时间,可获利3000元至4000元,对于王加泉一家来说相当可观。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电脑排版的普及,王加泉的“生意”有了许多竞争对手。而且,由于长期伏案雕刻、绘画、拣字、校对,他用眼过度,视力不断下降。2004年,他已经不能看清那些木刻的活字了,修家谱更无法进行。

  如今,王加泉与老伴彭茶花住在浒湾镇后书铺街口的一幢小房子里,6个儿女经济都不宽裕,每月给的赡养费并不多,此外一个侄子逢年过节给几百元钱。老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亟待保护

  2008年11月,王加泉入选第二批江西省“非遗”传承人,依然无法改变接班人断层的尴尬。

  对此,金溪县文化馆馆长吴越认为,雕版印刷手工技艺是具有金溪特色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眼下正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意义重大。可现实中这种技艺又没什么用,如果任其在市场中求生存,难免失传。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对传承人给予扶持和保护,因为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传递者,保护了传承人,就是对“非遗”的最大保护。

  王加泉则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来保护“非遗”传承人,帮助他们整理技艺资料,建立档案,提供传习和展示的场所,让入选“非遗”的各类技艺得到传承。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论语》微型雕版亮相 国内仅存孤本
  
“活化石”雕版印刷的保存令人担忧
  
扬州雕版亮相宝岛 获台北市民好评
分享到: 下一篇:电晕处理在不干胶商标印刷中的应用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