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最美的书,离读者有多远?

2013-12-16 11:54:40.0 来源:东方早报 责编:江佳

摘要:
电子书籍、便携式移动阅读终端的快速发展,使纸质图书面临生存危机。传统纸质书如何通过发掘其媒体特性而获得新生?书籍设计师作出了艺术化、小众化的尝试,也试图从传统中寻找灵感。这或许是书籍设计最好的时代,但设计师同样需要保持警醒,勿让“最美的书”变成“最愚蠢设计”。
  该书是一本医学类的工具书,张志奇却对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封面先是将一张纸向内折叠,在纸张不同的折面上,模切出位置一致但形态不一的切片组织图形。将封面粘上后,彼此层叠展现出形似一层层组织切片的三维空间。最后,我大胆放弃了在封面上印刷书名,多留一份想象空间给读者。”
  
  最终的效果是,不光封面别出心裁,连内文中大量的医学图片都仿佛有了艺术气息。不过,设计师的这份苦心却并不为书籍作者所理解,当编辑将印制完成的书籍交到作者手中时,作者非常不满意,“要求撕掉现在的封面并替换一个铜版纸覆光膜的封面。无奈之下只得把提供给作者的小部分图书换成他要的样子。”
  
  吕敬人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他对自己所设计的一套关于茶文化的书非常满意,一次特意去上海书城购买,遍寻不着,最后售货员帮其在角落柜子里翻到了这套书,递给他时,还嘟哝了一句,“这本书,还有人买啊。”让他颇为郁闷,甚至感叹:一本精心设计的图书居然因为封面过于朴素而遭到冷遇,大众审美亟须提高。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不少“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身上。有些书因为文字量过少、封面文字过小、成本过高等问题,遭到读者不理解,甚至有读者感叹:简直就是浪费纸张。而每年获奖书籍,除了一些少量发行的艺术类书籍以外,也有《嘉那·道丹松曲帕旺及嘉那嘛呢文化概论》这类专业性颇强的书籍。有些书甚至在上海图书馆也查询不到,更不要说出现在普通读者视野内。
  
  或许,与其说“中国最美的书”是影响书籍设计的革新,毋宁说它依然是圈子内的一种实验,离真正广大的读者依然遥远。与此同时的另一个问题,是“冲奖书”以外的其他大部分书籍依然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
  
  “我们每年出版约15万种新书,但我们只重视少数‘尖子书’、得奖书,绝大部分流通中的图书设计平平,”祝君波感叹,“这和国际上形成了巨大反差。”
  
  资深书籍设计师袁银昌的想法与其不谋而合:“纵观国内的书籍设计,如果把它比作一座金字塔,塔尖部分已经有了些许光辉,但塔基部分则良莠不齐。”他举出一个多年前亲身见到的例子,自己在作家朋友家遇到他一脸痛苦地撕去自己新作的封面,“但见此封面艳俗不堪,一如当时所谓地摊书。朋友说,‘我撕后换上一张白纸,手写一条书名即可。’”
  
  事实上,很多书籍设计师依然在体制内生存,供职于各大出版机构,他们也许每年都需要完成数百本图书的相关设计工作。供职于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赵清坦陈,他们美编室有4个人,每年要设计近1000个封面。而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余,来自各方面的不解和压力更是他们发挥创意、创新的主要阻力。
  
  来自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刘运来坦陈,作为基层美编,自己只能在繁重工作、指派任务之余,每年做两三个自己的想做的设计,不是朋友的书,就是小学生的书,只有在这类书上,才有可能发挥创意。
  
  “如果我们倒退十年,可能还没有书籍设计,只有装帧设计。所以书籍设计在理念上已经越来越和国际上书籍潮流合拍。”刘晓翔告诉《艺术评论》,“在设计已经不是问题的情况下,大家自然会感受到设计的价值。在它依然被怀疑的环境下,设计师的生存也面临压力。”
  
  “一般人不知道书籍设计有多么重要,”乌塔说,“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大家明白书籍设计看不见的部分。”
  
  或许这正是“最美的书”这类书籍设计奖项所需要做的事情,为书籍设计树立标杆,也让人们明白设计的重要性。
  
  市场、体制对于设计的认同或许依然是困扰设计师最大的问题,然而,设计师在不断主张设计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因为设计毕竟不仅是个人才华的表达而已,更需要面对大众。当设计师开始尝试以整体的视角审视图书的设计出版,他们也需要更深厚的内涵来武装自己,否则,只能落得“最自负而愚蠢的设计”。
  
  “书籍设计都是为阅读书籍和领会书籍内容服务的。”乌塔·施奈德相信,“设计者虽然要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构思来确定书籍的外观,但他们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使书籍看起来更美观,而是为了使内容的传达更准确。”
  
  最美的书,不一定就能成为最好的书。书籍的未来不仅仅是设计的问题和审美的问题,同样关乎社会、思想、体制和系统。面对书籍的未来,或许设计师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他们也许只能提供纸质书的一种可能性,但参差多态的表述,彼此宽容的态度,更是社会幸福的本源。
分享到: 下一篇:第22届上海国际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强强联手、全新亮相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