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谨防京津冀一体化引致“两极化”
2014-07-21 09:11:20.0 来源:凤凰城市 责编:周艳平
- 摘要:
-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从长远来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对京津冀三地来说都是战略利好,而且对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乃至全国发展也具有战略支点意义。
就京津冀而言,随着一体化进程加快,除了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环境防治一体化,还应包括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体化。这意味着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和每一个政府行为,都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因而也就不能是仓促的、片面的。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开展了两次大规模集中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涉及数万下岗工人。记者在河北鹿泉、平山和武安等市县调查发现,下岗工人生活艰难,甚至重新陷入贫困状态。
据悉,两次共拆除企业24家,涉及水泥厂职工和运输、编织、机械、服务等相关产业2万多人。这两次拆除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多数没有入社保,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失业后,几乎没有收入来源。这样的拆除和淘汰,倒下的不仅仅是厂房、烟囱,可能还有地方的GDP和政绩。更为严峻的是,同时也砸掉了工人们的饭碗,拆掉了他们全家的生计。伴随着烟尘消散的,可能还有他们一家的希望。
根据河北方面规划,到2017年,河北省要完成6000万吨钢铁压减任务,其中将涉及60多万直接或间接的从业人员需要妥善安置。当然,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实现京津冀区域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对落后产能的拆除和淘汰政策是必要的。只是,笔者认为,在拆除和淘汰政策出台之际,是不是应该充分考虑几万、几十万人的后顾之忧问题,最起码要考虑到他们养家糊口的最现实问题。一句话,环境污染治理和拆除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应该配套于基本社会保障政策和再就业安排政策。
谨防“两极化”:市场主导规划和人性化安排
京津冀地区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并且由于多种作用力的促进,在一体化进程的前阶段,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扩大,甚至出现两极化现象。实践经验表明,一体化需要地区间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层次的对接与融合。而有差距,融合就有难度;差距越大,融合就越难。可以说,融合密切度直接影响一体化实现水平。笔者分析并承认差距,不是想放弃一体化,更不是借此诋毁一体化政策。而是通过正视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缩小京津冀地区间发展差距,尽可能防止因发生马太效应而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建立大区域观念。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观念上要有革命性转变。一方面,要树立大区域观念,改变就城市论城市的做法,以大区域手法,把京津冀地区放到全国空间格局去考量,放到北亚地区国际空间格局去考量,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另一方面,要树立舍得辩证思想,改变以往那种谋求建立省市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的求全观念和做法,从一体化大局和本地区长远利益出发,该割舍的要坚决割舍,该接收的要不讲条件的接收。做到有舍有得,舍得兼顾。
市场逻辑下的协同发展规划。在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作用的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也应遵循市场逻辑。
-
相关新闻:
- ·热点关注:让市场决定京津冀经济圈副中心 2014-06-25 08:54:51.0
- ·京津冀初定划分四大功能区 即上报国务院 2014-06-06 10:02:01.0
- ·任玉成:京津冀印业将协同发展 设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2014-06-03 16:18:58.0
- ·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北京印刷协会开展调研 2014-04-22 16:41:30.0
- ·??????????? ?????????? 2014-03-21 09:31:05.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