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行业|第四届“设计的意象与边界”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工程学院圆满召开

2025-08-13 18:43:26.0 来源:湖南包装 责编:张晓丹

    【CPP114】讯:8月7日,由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包装》杂志、阅麓读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四届“设计的意象与边界”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朱和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柯,《湖南包装》常务副主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余青,五邑大学应用技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汉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文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周韧,湖南工程学院副校长吴志军等设计领域专家,以及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设计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发展方向。湖南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吴志军,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陶宏,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人事处处长王兴业、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胡翔、徐平、副书记缪智文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聚焦“设计理论、美学与历史”“文化传承与产业应用”“数字技术与智能设计”等3大主题,开展了6场专家报告与25场青年学者学术研讨。研讨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技术、社会应用等多个维度,通过跨学科、多视角的深入交流,为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开幕式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湖南工程学院王兴业代表主办单位率先致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介绍了此次研讨会举办时间的特殊意义与参会嘉宾。他强调了在当前设计大变革的时代环境下,探讨“设计的意向与边界”这一主题意义重大,期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以思想碰撞为中青年学者搭台赋能,以设计领域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照亮设计,为设计教育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湖南工程学院陶宏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学科建设情况,分享了在设计学、艺术学、传播学等领域取得的学术、竞赛、办学方面的突出成果,同时也强调了此次研讨会以高水平学术会议来响应学校申请硕士点与促进设计学学科发展的殷切希望,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专家报告


  研讨会上午场包含了6场专家报告,由王兴业处长主持。专家们围绕“技术驱动与设计教育变革”“工业设计理论与产业应用”“设计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展开分享,为与会青年学者、师生代表带来了前沿的设计学术理念与宝贵的实践经验。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朱和平教授首先分享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学设计教育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潘多拉魔盒”》的演讲。他以形象生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导入,引导与会人员思考人工智能的双面性,并围绕“普罗米修斯之火:生成式AI的创造性颠覆”“潘多拉魔盒:AI时代的教育危机”“破局之道:在技术与人文之间架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设计教育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教育危机与技术陷阱、以及破局之道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呼吁师生需以思辨思维看待AI,既要肯定人工智能的积极价值,也要在人机共生时代坚守设计的原则与底线,给AI装上“人文心脏”,以创新性和创造性实现将技术由“被动适应工具”向“主动引导技术”转型,实现AI技术与设计温度和谐共生。


  湖南工程学院副校长吴志军教授在《工业设计驱动制造业发展的模式演变(2006-2025)》中,从政策导向、国家战略、企业实际做法与发展前景多维度进行了演绎、归纳与分析。首先,吴教授系统性梳理了自2006年国家首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工业设计以来的国家政策演变与工业设计定位,并强调工业设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是转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其次,他通过卡蛙科技、德尔玛集团、华为等企业实例,展现了企业如何基于设计驱动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并行协同和高效创新体系以确保产品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吴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湖南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学校历史、学科门类与师生规模,强调了树立新理念、适应新技术对于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湖南包装》常务副主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吴余青教授在《交叉与创新:数智时代视觉设计探索与传播》中,围绕设计专业在当下环境中的变革展开讨论,阐述了设计从造物美学向系统性创新转型的趋势以及语言在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吴教授详细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在学科调整、组建交叉研究团队、设置特色课程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展示了包装设计与AI应用、非遗数字化探索、长沙窑藏品数字传播、AI演绎《长恨歌》以及数字科普合作等多个案例及团队突出成果。这些前瞻性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文科优势院校的学科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激发了在场学者积极拥抱变革、主动适应数智时代发展的学术热情与创新信心。


  五邑大学应用技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汉友教授在《数智时代设计教育的内涵变革与守正创新》中,探讨了设计教育在数智时代的转型路径。在介绍学校背景、优势学科与发展战略后,王汉友教授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对设计教育变革的驱动作用,提出五大教学系统创新举措:一是重构专业体系逻辑,构建知识图谱,增加学科交叉与实践课程;二是教学内容体现技术成果与科教融合趋势;三是创新互动教学方法;四是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个性化指导;五是建立多方参与的课程考核体系。他强调,应秉持技术与设计深度融合、产业和专业双向赋能理念,实现应用深度创新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目标来应对“十四五”时期的问题与挑战。王汉友教授以自身实践经验为现代设计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参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文治教授在《学科史与学术史视野下的<设计研究理论>》发言中,从设计学作为学科史的历史、设计学的学术史、《设计研究理论》定位三个方面,围绕学科史与学术史视野下的设计研究理论建设构想展开分享。他强调,学术研究的选题、学术研究的策划、学术人生的规划作为开展有价值学术研究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设计研究理论》系列著作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想方面,他介绍全系列著作在交叉学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着整体的、综合性的梳理与阐述,既揭示了设计学当下面临的紧迫命题,又探讨如何在技术迭代与学科重构的浪潮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应对时代之变与学科发展需要。对于设计学科建设、设计行业发展和设计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周韧教授在《AIGC时代背景下的设计与艺术本体论再思考》中,对当代美学与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基于AI艺术创作实践提出了独到见解。周韧教授以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从古典到当代的重要艺术哲学理论,且重点阐释了康德关于艺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一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他创新性地提出:设计实践通过意图转换的方式,既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的解构,又开启了艺术新的可能性。随后通过AI生成艺术作品案例分析,引发了对“AIGC究竟是艺术,还是对艺术的终结”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度讨论。周韧教授强调,在技术变革的语境下,艺术设计的价值旨归应当回归人文关怀与思想动能这一根本维度。


分享到: 下一篇: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第九届第一次会长办公会议成功召开​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