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十五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2025-08-13 12:54:02.0 来源: 责编:张晓丹

 

四、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


(一)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


  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及关键领域的迫切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新材料。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如航空发动机需新型高温合金,其在1100℃高温下,持久强度达120MPa以上,抗氧化性能提升30%,以增强发动机热效率与可靠性;飞行器结构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强度要达7GPa,模量达350GPa,助力减轻飞行器重量,增加有效载荷与续航里程。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依赖于新材料突破,动力电池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需提至90%以上,能量密度达300Wh/kg;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要研发出屈服强度≥350MPa且冲压成型性能优良的板材,用于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降低整车重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电子信息领域,集成电路制造用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要达11N(99.999999999%);5G通信基站的高性能射频前端材料,需实现低插损(≤0.5dB)、高隔离度(≥40dB),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专栏 1:重点领域新材料攻坚专项行动


1、航空航天领域


——高温合金材料: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 1200℃高温下,持久强度提升 20%,抗热腐蚀性能提高 30%,满足航空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需求。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飞行器机翼、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件,拉伸强度提高 20%,密度降低 10%,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航空航天结构的轻量化,提升飞行器的性能与燃油效率。


——轻质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氮化硅等,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涡轮叶片等部件,降低部件重量 15%,大幅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增强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航空用 SiC/SiC 复合材料:密度 2.5 - 2.9g/cm³,室温拉伸强度≥250MPa,1300℃拉伸强度≥200MPa,强度保持率≥80%(1300℃、120MPa 应力下氧气环境热处理 500 小时),具备优异的耐高温、高强度性能,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及飞行器热防护系统。


——高性能航空航天石墨密封材料及制品:具备出色的密封性能、耐高温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可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等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确保航空航天设备的安全运行,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飞行器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位。


——航天用高性能厚壁管材:抗拉强度≥510MPa,屈服强度≥420MPa,延伸率≥8%,残余应力小于 40MPa,超声波符合相关标准,具有高强度、良好韧性和低残余应力等特点,适用于航天领域的特殊管道需求,如推进剂输送管道等,保障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


2、新能源汽车领域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研发镍含量≥95% 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硅基负极材料,搭配高电压电解液,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350Wh/kg,循环寿命超 2000 次,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与电池使用寿命。


——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6 系、7 系铝合金用于汽车车身及底盘,屈服强度达 400MPa 以上,延伸率≥12%,实现汽车零部件减重 20% - 30%,有效降低整车重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突破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技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 30%,耐久性提升至 5000 小时以上,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半固态工艺镁合金:通过半固态工艺提升了镁合金的强度、延伸率和耐腐蚀性能,为新能源汽车部件的性能提升与轻量化提供新方案,有助于降低整车能耗与提高续航能力。


3、电子信息领域


——集成电路制造关键材料:实现 12 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11N)国产化量产,开发 193nm 浸没式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光刻分辨率达 28nm 以下,满足集成电路制造不断向高精度、高集成度发展的需求,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同时要关注高纯试剂、电子气体、抛光材料、靶材、掩模板等集成电路其他关键材料。先进封装材料包括 IC 载板、电镀液、环氧塑封料、电子胶粘剂、硅微粉、临时键合胶等,IC 载板作为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载体,需具备高精度布线能力;环氧塑封料需兼具绝缘、散热和机械保护功能,保障封装后芯片的稳定运行。


——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材料,提升显示面板发光效率、对比度与色彩饱和度,OLED 材料发光效率提高 20%,QLED 材料色彩纯度提升 15%,为电子显示产品带来更优质的视觉体验。


——5G 通信关键材料: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用于 5G 基站射频前端,实现射频芯片高功率、高效率、低噪声性能,插损降低至 0.3dB 以下,增强通信信号质量与传输距离,保障 5G 通信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


——电子级超细高纯球形二氧化硅:具有高纯度、低杂质含量、良好的球形度和分散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基板、电子陶瓷等领域,可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散热性能,是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4、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用于可吸收缝合线、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精准控制降解速率与力学性能,满足不同医疗场景需求,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钛合金、钴铬合金、氧化锆陶瓷等用于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牙科种植体,具备优良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延长医疗器械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诊断试剂关键材料:量子点、金纳米粒子、适配体等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提高灵敏度、特异性与检测速度,实现疾病早期精准诊断,为疾病的及时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采用三元成分组合设计与超低温 3D 打印制备工艺,攻克材料降解速率调控、力学性能匹配及成骨活性诱导难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填补国内镁基骨修复材料领域技术空白。


5、交通运输领域


——轨道交通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复合材料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转向架,降低车辆自重 15% - 20%,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具备良好防火、隔音性能,提升乘客乘坐体验。


——汽车高性能轮胎材料:新型橡胶材料与增强纤维材料用于汽车高性能轮胎,耐磨性提高 25%,抗湿滑性能提升 15%,滚动阻力降低 10%,降低汽车油耗,保障行驶安全。


——船舶用高性能防腐材料:高性能防腐涂料与金属涂层材料用于船舶船体、甲板、设备,提高海洋环境下耐腐蚀性能,延长船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30% 以上,确保船舶长期安全运行。


——空风装置用高性能管材:抗拉强度≥270MPa,屈服强度≥110MPa,延伸率≥12%,超声波符合 A 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适用于轨道交通、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通风系统,保障空气流通的顺畅与设备的正常运行。


6、能源电力领域


——高效光伏电池材料:新型钙钛矿光伏电池材料、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光伏电池效率达 28% 以上,多结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 35%,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动太阳能能源的广泛应用。


——大容量储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材料与隔膜材料,提升储能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与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 以上,循环寿命超 3000 次,满足能源存储与稳定供应需求。


——电力传输用超导材料:突破高温超导带材大规模制备技术,应用于电力传输、储能、电机等,降低电力传输损耗 20% - 30%,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促进能源高效传输与利用。


——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储氢管材:抗拉强度≥310MPa,屈服强度≥264MPa,延伸率≥12%,超声波符合 A 级,循环打压次数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储氢性能,适用于氢气的储存与运输,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7、环保领域


——高效污水处理材料:超滤膜、反渗透膜、活性炭纤维、光催化材料等用于污水处理,对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 95% 以上,高效净化水质,助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治理材料:蜂窝状催化剂、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工业废气处理、汽车尾气净化,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氮氧化物去除率达 85% 以上,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达 90% 以上,改善空气质量。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材料: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改性材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胶凝材料,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基 1,2 - 戊二醇: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闭环生产工艺制备,具有天然抗菌、高效保湿及 100% 生物降解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农药、医药及高端工业领域,相比传统石油基材料,年处理废弃物超 200 万吨,碳减排约 75%,为环保型材料的应用提供新选择。


8、海洋工程领域


——海洋结构用耐蚀材料:耐海水腐蚀、耐冲刷的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如耐蚀合金钢、纤维增强塑料,用于海洋平台、船舶、海底管道,提高海洋结构物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保障海洋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深海探测用高性能材料:钛合金、高强钢、陶瓷基复合材料用于深海探测器、水下机器人,满足深海高压、强腐蚀环境对材料的严苛要求,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助力深海资源探测与开发。


——海洋新能源材料:风电叶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潮汐能发电装置用耐腐蚀金属材料,推动海上风电、潮汐能发电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9、智能装备领域


——传感器用敏感材料:压电材料、热敏材料、气敏材料用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响应速度与稳定性,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精准感知与监测,为智能装备提供准确的数据输入。


——机器人关节用高性能材料:高强度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用于机器人关节、传动部件,提高机器人运动性能与负载能力,降低自身重量,提升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工作效率。


——智能穿戴设备用柔性材料: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屏、柔性锂离子电池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可穿戴医疗设备,提高智能穿戴设备舒适性、便携性与功能性,满足用户对便捷、个性化智能设备的需求。


——本征阻燃半硬质三聚氰胺隔热吸音缓冲材料:具有本征阻燃、隔热、吸音、缓冲等特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部件等领域,填补国际空白,为智能装备的安全运行与性能提升提供材料保障,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音与热量影响,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0、国防军工领域


——隐身材料:雷达隐身材料、红外隐身材料用于飞行器、舰艇、导弹,降低武器装备雷达散射截面积与红外辐射强度,提升隐身性能,增强作战效能,使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更具隐蔽性与生存能力。


——高性能武器装备结构材料:高强度合金钢、陶瓷装甲材料、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坦克装甲、火炮身管、枪械,提高武器装备防护性能与使用寿命,保障作战人员安全,提升武器装备的实战性能。


——火工品与推进剂材料:高性能火工品材料、推进剂材料用于弹药、火箭发动机,提高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与能量输出,提升推进剂比冲、燃烧稳定性,增强武器装备作战性能,确保武器在复杂作战环境下的有效使用。


——超高纯金属电积板和锭材:具有超高纯度,杂质含量极低,可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的电子器件、精密仪器等关键部件制造,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信号传输质量,满足国防军工对高端材料的严格要求,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关键支撑。


(二)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的研究与储备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在纳米材料领域,深入探索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如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实现纳米粒子在高性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散,使拉伸强度提升50%以上,可应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外壳及航空航天结构件,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对于纳米催化材料,精准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及表面原子排列,将催化剂活性提高1倍以上,为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绿色生产工艺提供支撑,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量子材料作为极具潜力的前沿领域,量子点材料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制备高质量、高发光效率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单光子纯度达到95%以上,将为构建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探索量子霍尔材料在新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开发基于量子霍尔效应的超低功耗电子器件,有望推动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智能材料领域中,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制作可重复展开的结构部件,形状回复精度达到0.1mm以内,确保航空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运行;智能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药物控释系统,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与长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换届传递出这些印刷业新气象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